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印度Nifty50指数期货的实证分析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2008年的中国股市,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不仅仅因为它的大起大落,更因为它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一种近乎完全的侵略性,人们被一种诱惑支配着,沪深两市急剧膨胀。只是,股市是不能被期待的,尤其是当这个市场并非完美的时候,风险意识永远是需要被反复提及的一个主题。   自1990年始,我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市场在持续的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但相较于国际股市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来说,中国证券市场仍是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股市价格的涨跌走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业绩,而是受宏观经济形势、政策性因素和舆论面的影响比较大,加上目前的资本市场可投资品种有限,只支持买入持有的单边操作方式,缺乏一类可以平衡投资内部风险的金融工具,从而导致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但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融资融券、金融期货等概念开始逐步提上日程,而这一系列有助于缓解市场风险的举措正表明了政府有意愿去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2010年4月16日,我国的首只股指期货品种沪深300指数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标志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真正起步,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股指期货”,这个对于国人来说仍然相当陌生的名词,已经在国际金融交易迅速扩张的过程中显示了其在规避风险方面的成功性,而其也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影响中国股市的进程,至于这个进程将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这是个尤其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互动关系的讨论多集中于资本成熟市场,对和我国情况类似的新兴市场关注不足,因此能为我国提供直接理论支持的不多。有鉴于此,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预期及正式推出的现实状况下,本文选择了和我国经济状况相似的同为“金砖四国”的亚洲新兴市场——印度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得到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运行的宏观和微观联系特征,并力求对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本文首先对已有的关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互动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总结,指出现有研究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在两个市场的波动性关系和价格发现关系两方面。接下来文章阐述了股指期货的特点和基本经济功能,并从理论上对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第三部分,论文先从空间和自身特点方面阐述了选择印度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的原因,随即采用S&P CNXNifty50指数及相对应指数期货数据作为样本,对印度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运用加入虚拟变量的GARCH模型对印度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分段数据从多个角度验证股指期货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规避作用;再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两市场间的价格发现关系也即领先——滞后关系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于以往对于成熟市场的研究,在新兴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降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2)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交易规模和流动性是影响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最后在以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自身发展的实际现状,本文对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可能会对现货市场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初步的预测和展望,指出保证股指期货交易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使证券现货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意见。
其他文献
200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商品房成交量急剧萎缩,但房价依然维持高位,中国房地产业处于量缩价高的困境。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多方博弈的状态:房地产商坚持房价不下
国家电网公司“两会”提出,要适应售电市场开放形势、适应市场及客户需求变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全面强化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