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焦虑相关性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探讨焦虑相关性失眠的主要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二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快速、准确诊断焦虑相关性失眠并正确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80例焦虑相关性失眠症患者,进行调查统计,记录收集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和临床资料(包括病程、是否服用改善睡眠药物、既往史、失眠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等)。采用自制的失眠类型及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评价。根据所收集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AS8.2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采集资料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80例焦虑相关性失眠患者,其中存在入睡期失眠(即入睡困难)的患者67例,占总病例数的83.75%;维持期失眠(即多梦、易醒)患者19例,占总病例数的23.75%;结束期失眠(即早醒)患者15例,占总病例数的18.75%,以入睡困难者最为多见。年龄、病程及服用助眠药物情况对焦虑相关性失眠的表现类型无显著影响(P>0.05)。所纳入病例中,肝郁化火型出现最多,共51例,占63.75%,其次依次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和心虚胆怯型。对中医证候与焦虑相关性失眠表现类型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示:在66例存在入睡困难情况的患者中,属中医肝郁化火证候者最多,共有48例,占72.73%,其次分别为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痰热内扰型及心虚胆怯型;在19例维持期失眠患者中,属中医心脾两虚证候者最多,共7例,占36.84%。有入睡困难情况患者的中医证候多表现为肝郁化火(P=0.0005<0.05),存在易醒、多梦情况患者的中医证候多表现为心脾两虚(P=0.0100<0.05)。病程对焦虑相关性失眠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有影响(P=0.0278<0.05),病程越长者,属肝郁化火证候者越多,其他因素对其中医证型的分布无影响(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以及服用助眠药物情况对焦虑相关性失眠患者PSQI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①焦虑相关性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中青年和大专以上教育水平人群更易罹患。②焦虑相关性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候多属肝郁化火型。③在所有存在入睡困难情况的患者中,肝郁化火为最多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在有维持期失眠情况的患者中,心脾两虚证最为常见。④病程对中医证候表现有影响,属肝郁化火证候者病程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