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老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政策法规。我国老龄产业具有迅猛的发展势头,并且在不远的将来将栖身于我国动力产业行列。而在众多老龄产业中,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第29号令,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而在新发布的鼓励类产业中包含许多养老服务项目产业。养老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老人在老年生活上提供了便利。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的方式来安度晚年,然而有一部分老人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双重因素无法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这既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又不利于养老机构的发展进步。本文以辽宁省大连市A养老机构的新入住半年内的老年人为研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搜集老人的相关信息、了解其入住动机、问题成因以及需求。由于老人在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时主要会经历三个阶段:新入住六至八周为混乱期、入住三个月左右为调试期、三到六个月为稳定期。因此本文主要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六个月以内的老人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问题与需要将老人的不适应问题分为三种类别:日常基本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情绪心理方面的不适应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案主的不同问题与需求制定个性化介入方案,并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对三位案主进行实务介入。在介入活动之后通过评估了解案主的改变,并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明确实务过程中的优点以及不足。通过介入活动,案主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其对养老机构生活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老年人未来能够在养老机构生活的更加幸福快乐。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推进我国养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