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了汉语的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第一部分界定了汉语领属范畴的性质、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第二部分讨论领属性偏正结构的语义构造,具体考察了“领”“属”的类型及语义搭配,并从原型的人物占有关系领属、人人亲属关系领属、整体部分关系领属三个方面考察了领属范畴的构建,以及空间关系领属的构建。第三部分考察领属性偏正结构的句法构造,主要包括领属性偏正结构的句法形式和“的”的隐现问题。第四部分考察领属性偏正结构的句法变换,主要讨论了谓词隐显、领属性偏正结构中“领”或“属”的省略以及领属分裂移位。本文的主要观点是领属范畴属于句法语义范畴,不同于一般所述的逻辑语义范畴。关于领属的语义搭配,根据“领”的不同(可以是“人”“物”“过程”“时间”“空间”)分为包括各种语义关系的类。领属范畴的构建是在原型的领属关系(人物占有关系、人人亲属关系、整体部分关系)进行的。领属范畴和属性范畴是相邻的范畴,和空间范畴之间存在隐喻关系。不同原型领属关系的构建本质上是领属范围扩展的过程,由自身到外物、由具体到抽象,由固定到临时,由常规到隐喻。领属性偏正结构中“的”的隐含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句法位置、认知心理距离、使用频率、语用、认知顺序、篇章和韵律等方面,不过这些因素在不同的领属关系中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原型的领属性偏正结构是带“的”的,目的是来强调“领”,整个结构用来表明事物的所属。当领属关系是默认的已知的信息的时候,倾向于不加“的”,是新知的信息的时候倾向于加“的”。领属性偏正结构可以省略谓词多和所有权的建立以及在所有权基础上所从事的行为有关。从可以隐含“VP”的“NP1+VP+的+NP2”中的“NP1”的语义角色来看,“领”在深层概念中的语义角色是不同的,比如可以是施事、受事、与事,还可以是时间、处所。领属性偏正结构中“属”的省略和“领”、“属”在人们的认知中的凸显和详略度有关。对于“王冕死了父亲”类结构,从概念结构的角度认为死亡事件是一个典型事件模型。事件的参与者因凸显的不同而投射为不同的句法成分。领属分裂移位原因就在于“领”和“属”在死亡事件中的凸显程度,整个死亡事件“AV死了X的Y”形成一条因果链,事件的原因是“AV”结果是“死了Y”,这一结果又可以成为因来影响“X”。当说话人只是凸显结果的影响而不关注致死的原因时,整个结构变为“X死了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