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兼具文学家和教育家的双重身份。作为文学家,他以深沉的民族情感描述老中国儿女的生活和灵魂,对国民性进行了文化审视与批判;作为教育家,他在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教育场景、教育人物融入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并渗透了深刻而系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与人格培育息息相关。老舍的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现代人格教育内涵,与国民性的反思与改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系统的现代性教育思想,给老舍提供了反思国民人格的现代性眼光;在现代性眼光下,儿童身上的传统人格、青年学生裂变中的人格,显得愈加落后与畸形。老舍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国民人格的成因,并提出“知识与人格”的教育救国设想。在教育题材小说中,老舍很好地融合了教育家与文学家的身份,体现了他负着十字架前行的社会责任。论文主要研究老舍教育题材小说对国民性的反思与建构,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反思国民人格的理论基点:老舍的教育思想;二、审视国民性的窗口:受教育者形象分析;三、探因国民性的维度:反思国民性的教育成因;四、改造国民性的尝试:国民性建构的理想与“教育救国”的幻灭。主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小说和思想进行分析,厘清老舍教育题材小说中呈现出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理想人格的从破到立,一条是教育救国思想的从立到破,挖掘老舍教育题材小说在文学史和教育史中的独特价值。第一章提出教育思想为老舍反思国民人格提供了理论基点。通过系统分析老舍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思想与人格培育的密切关系,指出现代性教育思想为老舍反思国民人格提供了现代性眼光。第二章提出教育是老舍审视国民性的窗口。以教育视野下的两类受教育者——儿童和青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老舍以现代性教育思想批判的“出窝老”人格和失范型人格,探寻二者与传统国民性或延续或断裂的关系,挖掘这两个形象群在老舍小说形象中的艺术价值。第三章提出教育是老舍探索国民性成因的维度。通过对成人本位的家庭教育、新旧交融的学校教育、转型期的社会教育的深刻批判,探讨教育批判在老舍文化批判中的独特存在。第四章提出老舍对改造国民性的尝试:国民性建构的理想与“教育救国”的幻灭。从老舍提出的“知识与人格”入手,挖掘倡导新知与建构理想人格的内涵,并在教育题材小说中追寻教育救国思想从建构到幻灭的轨迹,进而呈现教育救国思想在老舍小说中的变化。通过以上四方面的论述,梳理教育与老舍改造国民性小说创作的复杂关系。得出老舍妥善地处理了文学家和教育家的双重身份,其教育题材小说在文学史和教育史上具有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