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内恶性肿瘤特别是来源于胃肠道和卵巢的低分化恶性肿瘤,常常由于肿瘤细胞的脱落或者通过淋巴管、血管等形成腹腔肿瘤播散,从而导致术后肿瘤的复发,降低肿瘤病人术后的生存率。腹腔温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perfusion,IHCP)是临床上治疗腹腔肿瘤播散的有效措施,它可有效杀灭腹腔播散的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但是它同放疗、化疗一样,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于增生活跃的组织或细胞,如肠上皮细胞、淋巴细胞、造血组织等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它们的抗肿瘤效应。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对于肠上皮细胞的损伤引起诸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而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研究发现这种损伤通常是p53依赖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所致。因此如何降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凋亡成为减轻其抗肿瘤治疗副效应的重要措施。有研究报道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p-fifty three inhibitor-alpha,PFT-α)通过抑制p53而使小鼠能够耐受致死剂量的放疗。并且不会诱发新的肿瘤形成。PFT-α通过抑制p53依赖诱导的凋亡,成为治疗抗肿瘤副效应的手段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PFT-α是否能够对热化疗诱导的肠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及保护机制如何则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从而为通过抑制p53而减轻抗肿瘤副效应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目的: 一、探讨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对结肠上皮细胞增殖以及对热化疗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研究PFT-α对热化疗损伤结肠上皮细胞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影响以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 二、研究PFT-α对热化疗损伤结肠上皮细胞后,p53在亚细胞结构的定位和蛋白表达,以及p53靶基因Bax、MDM2、p21WAF1/CIP1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探讨PFT-α对热化疗损伤结肠上皮细胞的保护机制。 三、研究PFT-α对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诱导大肠癌细胞系DLD1(突变型p53)腹腔播散BALB/c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小肠上皮细胞Bax、Bcl-2、MDM2和p21WAF1/CIP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