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模糊语言家族的重要成员,模糊限制语一直都是语言学家们颇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模糊限制语在各种文体中都普遍存在,并且在日常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已有文献发现,随着语用学和语篇分析法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把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由语义层面发展到语用层面,基于多种语篇类型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然而笔者发现基于政治语篇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非常少见。本文以备受瞩目的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三场辩论(共42,809词)为语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模糊限制语在政治语篇中的使用情况。本文采纳了Prince等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将收集到的语料分为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模糊限制语的词条。接着用AntConc3.2 .2w (Windows) 2008软件检索出三场辩论中的各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对比分析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在正式场合下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最后运用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来对总统辩论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以揭示它们的语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奥巴马对于每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均高于麦凯恩,尤其是在直接缓和语的使用上两人的使用频率相差最大。模糊限制语的恰当使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奥巴马的话语说服力,从而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通过运用合作原则分析笔者发现,模糊限制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说话人想要说的内容,而是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的一个注释。说话人不仅意识到了合作原则,并且努力地表现出自己在遵守合作原则,同时也让听话人要合作地来理解和判断他的话语意思,言语交际才能成功进行。尽管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看似可能违反某些合作原则准则,但从交际出发使用模糊限制语实际上是为了对合作原则的遵守。通过语料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主要突出的是对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或数量准则的遵守,因为模糊限制语具有模糊的属性,因此对它的使用无疑是对方式准则的违反。基于在合作原则框架上对于模糊限制语的分析,作者最后总结出模糊限制语在本语料中具有以下几种功能:为了提供适量信息;故意隐瞒信息;提示缺少具体信息;自我保护;逃避责任。通过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政治家们让自己的语言显得更为谨慎有礼貌,从而更好的维护了他们在公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