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通过氧化应激、升压、致血管炎症和致内皮功能紊乱等方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与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人们发现,局部RAS在多种器官如胰腺、心脏、肾脏、脉管系统、脂肪组织及神经组织均发挥作用。RAS还具有血液动力学效应,包括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调节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组织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及激素分泌等。近年来,人们发现RAS中还存在肾素、肾素前体及其受体,肾素合成Ang的过程可不依赖于RAS系统,而可能在肾脏中发生。不依赖于AngII的RAS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提示ARBs和ACEI的作用可能在高糖环境下有局限性。其中,肾素前体是由肾脏产生,其血浆浓度约比肾素高10倍。肾素前体与受体结合后,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使其具有酶活性。血糖升高造成体内RAS活性明显增强,继而造成内皮功能紊乱、炎症反应发生等。不协调的RA系统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紊乱的调节机制之一,并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伴有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个体,其血浆肾素前体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失去平衡的RA系统的部分表现。很多临床研究显示,局部或整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调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RAS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途径。内皮细胞在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和血管紧张性的控制发挥重要作用,而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损是发生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高血压后最早的病理变化之一,而这些都是导致冠脉疾病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然而,高糖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和微血管疾病,内皮功能紊乱是其主要的始动因素。内皮功能损伤和炎性反应被证实为导致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机制。当机体被致病因子刺激后,内皮细胞触发决定性的炎性成分,其中包括渗透性增高、白细胞增多,以及炎性细胞活性产物上调,都是血管功能的紊乱的发病机理。本课题前期工作已证实,高糖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肾素前体表达有所增加,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而高糖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肾素前体表达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体外培养HUVECs,研究高糖刺激条件下,对肾素前体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在阻断AT1R和AT2R后,观察肾素前体的变化,探究高糖对HUVECs的肾素前体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HUVECs细胞株。2.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HUVECs,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HUVECs的肾素前体的mRNA表达变化。3.高浓度葡萄糖以不同刺激时间对HUVECs的肾素前体的mRNA表达的变化。4.用奥美沙坦和PD123319分别阻断HUVECs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和AT2,观察肾素前体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结果:1.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HUVECs可使其肾素前体mRNA表达明显改变,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2.高浓度葡萄糖刺激HUVECs肾素前体mRNA表达增多,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3.高糖刺激肾素前体表达增多,阻断AngII受体AT1R和AT2R后,肾素前体表达下降,表明高糖刺激内皮细胞肾素前体表达增多有可能通过AT1R和AT2R的激活实现,但其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