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3D-TOF MRA为金标准,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研究的190例脑梗死患者均行颅脑MR(IT1WI、T2WI、FLAIR、DWI、3D-TOF MRA和SWI)和CT平扫检查,其中29例患者治疗1-2周后再次行MRA和SWI检查。以MRA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别对SWI血管磁敏感征、FLAIR高信号血管征、CT动脉致密征与MRA显示动脉血栓进行一致性比较,并计算kappa值。根据SWI上是否存在血管磁敏感征,将MRA显示血管闭塞患者分为磁敏感征阳性组与阴性组,并对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以治疗2周后NIHSS评分作为脑梗死近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并根据评分将MRA显示血管闭塞患者分组(NIHSS评分≥7为预后差组,NIHSS评分<7为预后良好组),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血管磁敏感征、入院NIHSS评分等因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1.190例脑梗死患者中,MRA共显示108条脑动脉血栓,其中SWI、FLAIR和CT检出动脉血栓的敏感性分别为82.41%(89/108)、60.19%(65/108)、19.44%(21/108)。SWI与MRA在显示动脉血栓方面具有良好一致性(k=0.855);而FLAIR(k=0.436)、CT(k=0.162)的一致性较差。2.29例血管磁敏感征阳性患者治疗1-2周后SWI和MRA随访结果分为4类(排除5例随访SWI图像因出血影响观察的患者):(1)MRA显示血管再通,原SWI显示的低信号影消失,15例;(2)MRA显示血管部分再通或仍闭塞,原SWI显示的低信号影较前缩小或信号较前混杂,4例;(3)MRA显示血管仍闭塞,原SWI显示的低信号影范围较前扩大,1例;(4)MRA及SWI表现同前相仿,4例。3.血管磁敏感征阳性组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入院NIHSS评分,9±10分)较阴性组(5±5分)严重,脑梗死灶面积(11.46±18.92cm2)较阴性组(3.02±13.38cm2)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入院NIHSS评分(OR=1.352,95%可信区间介于1.186-1.541,P<0.001),是预测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磁敏感征(OR=0.667,95%可信区间介于0.151-2.951,P=0.594)不是预测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虽然心源性脑梗死亚型的患者血管磁敏感征阳性率(18/21,85.71%)略高于非心源性亚型(71/87,81.61%),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59)。结论:1.SWI能够敏感地检出脑梗死动脉内血栓,优于CT和FLARI,且与MRA的检查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2. SWI能够通过显示血栓大小及信号的改变,有助于判断血栓经治疗后的演变和结局,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3.虽然磁敏感征阳性患者临床病情更严重,但血管磁敏感征不能独立预测脑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和心源性脑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