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研究的认知视角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指导理论,以言谈应对中的礼貌为研究对象,试图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话语礼貌的(与受话人的)关联性、意向性、其交流中的明示与推理和(对于交际双方的)相互明白及其意义进行探讨。传统的主要四种礼貌理论(即会话策略论、面子保全论、社会规范论和会话契约论)各有所长但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它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礼貌总是策略性的吗?讲礼貌只是为保全受话人的面子吗?遵循某些固定的会话准则就是讲礼貌吗?话语礼貌的程度与话语间接性的关系是什么?只有从认知的角度对礼貌现象加以重新认识,才能深化对其的理解。作为认知语用学基础的关联理论自从被引入我国以来曾被多次评介并用于解释各种语言现象,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它也受到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质疑,但我们只要认清它的瑕疵及适用范围就能很好地驾御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关联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是以理性主义为基石仅仅从认知的角度认识语言问题无视人的情感因素和利益因素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徐盛桓(2002)认为其理论体系已经预设了交际双方是充分理性的、利益无冲突的。它的局限性在阐释话语礼貌的过程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正如南佐民(1997)所说,各种语言原动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情感因素。与之相似,Verschueren (2000)认为语言的运用过程涉及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一些语用学家已经把关联理论应用于礼貌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Mary Jary (1998)认为只有超出期待的礼貌话语才能引起受话人的注意进而形成关联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为他的研究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忽视了心理情感因素;礼貌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情感状态,而这种状态并不取决于新旧信息的互动而取得的语境效果而是心理情感效果。已知信息满足了受话人的期待后也会产生礼貌效果,这种效果是情感上的而不是认知上的因为言语原动力的满足不仅表现为社会目的满足也表现为个人情感满足。Escandell-Vidal (1998)认为真正的礼貌交际必须具有意向性,但她忽视了礼貌言语的发话人的意识程度是不同的,甚至可能是无意识的、不可预测的。R. Watts (1992)认为礼貌在本质上是利己的观点排除了出于真情的礼貌。正如以上两位语
其他文献
本文从社会文化、心理和语言的角度对现有的语类研究理论框架进行补充,力求系统和全面。 语类的研究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论辩、诗歌和戏剧的研
以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参加闲暇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正>近期的一项消费习惯全球调查得出结论,指出经济衰退不会给全球的化妆品市场带来太大影响,但各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又大相径庭。一家名为Synovate的市场调查公司对全球十几
<正>青年旅社Long Story Short位于捷克奥洛莫乌茨(Olomouc)老城中心,以其极具现代风格的室内设计,将时尚体验赋予老城生活之中。名字缘于该处一段人尽皆知的历史典故,有点中
语序是汉语最本质的一种语法手段。现代汉语中有部分词语既可以作状语,又可以后移作同一谓语的补语。本文着力讨论这一句法现象。为了更好地比较,我们把充当状语和补语成分的
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兰新高铁的建设备受瞩目,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高铁自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省西宁,甘肃张掖、酒
本文从反馈的学习机制出发,采用跟踪声调学习过程的实验设计,利用实时的可视化技术手段,考察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习者单声调的学习过程,包括听觉反馈和视觉反馈对声调学习的影响
本文是在修辞学的框架中,吸收、借鉴心理学、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研究人际间的“拒绝”事件,目的在于利用和发挥“拒绝”的一般模式与有效策略,指导人们的交际实践,和谐关系,并
本文主要从语言表现风格这一角度对通俗文学作家王朔小说的语言风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文章通过对王朔小说语言的分析,发现在表现风格上,王朔作品具有幽默、繁丰、怪诞
<正>《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了要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长期执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