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协调城乡发展要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小城镇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蓄水池”,成为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对象。面对当前各地区城镇化进程和水平各不相同的情况,本文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理州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小城镇的发展策略,以期提高大理州小城镇的城镇化质量,为大理州小城镇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和路径。本文基于国内外小城镇的文献研究,发现了以人口、空间、经济、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小城镇发展的多元视角,总结了美、韩、德、瑞士等国的小城镇发展经验。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人口迁移理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大理州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汇编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大理州小城镇的发展历程、特征及发展中的问题。建立了大理州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TOPSIS法、协调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其城镇化发展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在探讨了大理州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后,提出了核心发展策略和一般发展策略。同时,基于主导产业将小城镇分为农业服务型、文化旅游型、工贸带动型、综合发展型四种类型。而后,选取各类中的典型小城镇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着眼于产业、人口、空间三个方面,提出大理州小城镇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分析了大理州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人口外迁,缺少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差,相互联系薄弱;人多地少,空间协调发展面临挑战;产业同质化,粗犷式发展较多。提出了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为思路,小城镇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为基础,州域形成“一核、两翼、三轴”的城镇空间结构,科学划分城镇规模等级;引导城镇职能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空间——人协调发展;加强城镇规划与管控;完善发展体制机制等五条建议。以及挖掘优势产业,根据人口发展动态和城镇建设可承载的空间测算人口发展数量,预判城镇空间发展方向的具体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