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其对东北雨养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设置了3种不同降解速度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DM1、DM2和DM3,降解速度依次递减)、普通地膜(PE)和露地对照(CK)共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田间降解性能(降解率、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表面微观结构)及其覆盖对土壤蓄水量、土壤温度、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具有适合于当地降解速度的双降解地膜,旨在为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及其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地膜降解率、抗拉伸强度损失率和断裂伸长率损失率随着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成分中助解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收获时,2017年快速、中速和慢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率为17.8%、11.9%和7.2%,2018年快速、中速和慢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率为35.2%、19.7%和18.1%,总体表现为慢速降解膜<中速降解膜<快速降解膜。地膜降解存在不均匀性,垄侧地膜降解速度和机械性能损失率显著大于垄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使用前表面质地均一,经田间使用后,地膜表面变得粗糙,垄侧地膜表面在微观下呈裂缝状,即垄侧地膜降解程度大于垄上。(2)玉米生育前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0~40 cm土层蓄水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而40~60 cm土层蓄水量差异不显著。玉米生育中后期,地膜降解发生破损,残膜紧贴地表,仍起到一定的增温保墒效果,且地膜破裂部分有利于降雨入渗,增加土壤水库蓄水,因此快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下土壤蓄水量大于中速和慢速双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和露地相比,双降解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玉米苗期土壤0~25 cm土层温度,且该时期处理间增温值差异最大。快速、中速和慢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下土壤温度基本相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处理间地温差异逐步减小。2017年玉米全生育期内,快速、中速和慢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下0~25 cm土层平均温度处理较露地分别提高4.5℃、4.4℃和4.4℃,三者间差异不显著。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对0~15 cm土层增温效果最显著,膜覆盖有效避免了东北早春低温胁迫对玉米出苗和根系生长的不利影响。玉米进入拔节期后,各处理地温变化幅度减小,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完全封垄后,各处理间地温差异进一步缩小。各处理地温高低表现为:慢速降解膜>中速降解膜>快速降解膜>普通地膜>露地,即随着地膜降解速度增加,地膜增温效果减弱。覆盖80 d左右时,各处理增温值达到最小,因此本地区玉米地膜覆盖安全期为80 d左右。(3)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较露地对照显著增加了玉米生育前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和根长、根粗等根系指标,并使各指标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加快了玉米生育进程。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较露地对照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与露地相比,2017年快速降解膜、中速降解膜、慢速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增产率为14.3%、14.3%、10.4%和13.2%,2018年增产率为11.6%、24.7%、22.4%和19.1%,2018年快速降解膜增产率明显低于其他覆膜处理。就玉米品质而言,不同处理在蛋白质、淀粉及油脂方面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降解速度的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有所减少。与露地相比,双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4)与露地处理相比,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使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增长速度的时间提前6~10 d,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提前4~7 d。通过地温与气温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积温与气积温的转换关系计算出积温补偿系数和补偿值,发现各覆膜处理下拔节期补偿系数及日均补偿值均大于苗期。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基于Logistic模型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生长进行模型模拟。其中,R~2=0.96,NSE=0.98,残差分布均匀,且拟合值和实测值均匀分布在1:1线附近,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在玉米苗期时,气温与地温间相关系数在0.703~0.949间,二者相关性良好;拔节期时,二者相关性下降,相关系数在0.392~0.532间波动;至抽雄期时,气温与地温相关系数在0.730~0.920间;此后,随着植株体衰老,气温与地温相关系数略有下降。综上,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具有与普通地膜相当的增产效果,农业生产上可以替代普通地膜。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交通及体育等事业的不断发展,创伤、感染、肿瘤等引起的骨缺损病例逐年增加,临床上对骨损伤治疗的要求日益迫切。骨损伤治疗的药物主要解决损伤修复及预防术后感染这
医学诊断领域面临医疗资源不足、患者数量较多及诊断过程低效等实际问题。计算机辅助乳腺癌图像识别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现有研究工作主要使用单类别特征完成乳腺癌图像识别,未充分利用异构图像特征间蕴含的跨模态病理语义、特征在决策时的互补性及多组预测结果间的集成性。为此,提出基于多阶段多特征深度融合的乳腺癌图像识别模型,它是多特征融合方法(先融合、中融合和后融合)的有机结合。主要工作如下:(1)基
2001年Salini案被公认为第一次在国际投资仲裁裁决中涉及到投资的合法性问题,自此以后“非法投资”与“投资合法性”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仲裁案件中得到审视。本文主要以国际投资仲裁为视角,以非法投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和探讨国际投资仲裁中与非法投资有关的程序和实质问题及争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国际投资仲裁机制的路径。文章的最后落脚我国,探讨我国参与国际投资仲裁可能涉及的非法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数据爆炸式增加,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研究海量生物数据成为可能。将数据间复杂结构抽象成的生物网络逐渐成为生物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肠道微生物网络仍有很多探究的空间。目前肠道微生物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微生物基因序列对应功能的研究,缺少了肠道微生物内部复杂耦合关系的探索。为了研究肠道微生物中的相互作用的复合体,本文引入复杂网络领域的模块分析,揭示微生物数据中的模
目的:此次课题意在观察宣肺利水汤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外邪侵袭、上犯耳窍型)的临床治疗效果,希望有新的汤剂对治疗突发性耳聋有好的疗效。方法:1、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耳鼻咽喉科治疗的外邪侵袭、上犯耳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西药组(对照组)采取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次10mg,每日1次;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3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数值计算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非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来源于生物、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研究者们希望能找到求解这类方程的高效数值计算方法.无网格方法是目前计算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无单元Galerkin方法是一种研究较深入的无网格方法.目前,我们没有发现用无网格方法研究非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
目前自养菌、异养菌生物量测试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反复试错等原因未在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基于呼吸计量法,从污泥本身特性出发,通过呼吸图谱对微生物生长状态进
目的:本文主要从临床研究方面来探讨椎针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椎针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期望通过本次临床观察,能够为日后临床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提供一项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符合本课题诊断标准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与比较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不同分型的患者体内MMP-9浓度、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分析比较中风病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丁苯酞药物干预治疗,治疗前后患者体内MMP9、VEGF浓度的变化趋势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即中风病)患者70例作为脑梗死组,均符合入组标准。并选取体检中心体检者60例作为对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40%左右,随着国家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大豆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逐步增加。长期定位试验和多点田间调查证实,大豆连作产量下降10-30%,东北区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开展大豆连作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及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对阐明大豆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