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到质量时代。电信运营商也日益关注质量问题。1997年,部分电信运营商发起成立了QuEST论坛,建立了TL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已普遍被电信行业的服务提供商和设备供应商采纳。作为通信设备供应商,交付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满足运营商的商用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开展软件开发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目前软件质量管理模型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了综合使用Rayleigh模型、Gompertz模型和四象限分析模型进行软件产品质量评估的方法。本课题以TD-SCDMA无线接入网的基站软件、控制器软件和网管软件三个商用产品的软件开发过程为研究对象,跟踪整个项目从启动开发到交付到网上使用六个月的全过程,主要研究内容:一.验证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的分布与Rayleigh模型的相关性,并基于Rayleigh模型预测产品在系统测试阶段和交付后的遗留缺陷数。二.使用四象限分析模型,评估Rayleigh模型中评审阶段缺陷数据的有效性。三.使用Gompertz模型预测测试阶段软件的遗留缺陷数,并估计出能够达到测试结束标准还需要的时间。最后,收集了各产品网上使用六个月的实际客户问题数,和它们用Rayleigh模型和Gompertz模型预测的遗留问题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模型在预测软件遗留缺陷方面的差异。总结了Rayleigh模型和Gompertz模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归纳了三种质量管理模型的分析方法。课题研究的项目使用的是传统的CMM开发方式,周期较长,Rayleigh模型和Gompertz模型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是项目的需求稳定。而现在的项目中,需求变更越来越多。敏捷开发方法(如XP、Scrum等)正逐步成为新的潮流。敏捷开发方法不再害怕需求变更,而是要求主动拥抱客户,及时接受需求的变化。如何将敏捷开发方法推广到大项目上,找到敏捷适用的质量模型,既缩短大项目的开发周期,又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