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背包客”群体身份认同的构建与传播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x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背包客这一不同于普通游客的新群体悄然兴起,成为都市群体逃离生活的新选择,背包客属于一种亚文化群体,相比主流群体,其社会认同程度不高,身份认同危机时刻存在,且时刻发生着。同时,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增多和发展,比如微博、微信、抖音、豆瓣等,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无意间将背包客身份认同危机进行了放大。但是,背包客意识到新媒体对每个用户的“赋权”,转而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构建身份认同的工具,进而传播了背包客亚文化。本文从背包客身份认同构建与传播入手,把背包客划分为亚文化范畴,将其放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讨论,重点在于结合新媒体环境特点,分析背包客身份认同构建的细节过程,以及过程中呈现的新媒体传播特点。本文引用了新媒体平台中多个用户的文本内容材料,同时使用案例分析、依托新媒体平台的无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从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了解中国背包客群体,使本文内容愈加丰富和直观。因此,本文的框架如下:第一章,交代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第二章,以界定新媒体、身份认同等定义为主,说明当下中国新媒体发展特点与用户情况,总结中国背包客群体的表象特征,进而讨论新媒体环境是如何推动背包客寻求身份认同;第三章,探讨新媒体环境下,背包客寻求身份认同时,传播的特殊符号内容;第四章,将背包客按照李开复学者的标准分为“草根”和“意见领袖”两类,分别讨论构建身份认同的不同方式,如何在内群体和外群体构建身份认同,帮助背包客解决集体困境问题;第五章,结合背包客实际案例分析,考察背包客实现身份认同过程的独特传播行为,从传播路径、传播平台以及内容三个方面着手;第六章,结合新媒体环境特点,分析背包客身份认同构建与传播过程中实现的价值和后期反思。
其他文献
姬菇是平菇中的一种,又称白黄侧耳,从日本引进,我国辽宁、山西等地有栽培,近几年河.北省发展很快,主要分布在冀州、南宫等地。
为了解决汽轮机叶轮受到汽流等激振作用时产生共振现象造成汽轮发电机组动静碰摩等故障,甚至更为严重的机组事故问题,本文基于共振法原理,对汽轮机模拟叶轮进行调频激振,提出
采用模块化的欠驱动手指结构设计,形状记忆合金丝作为驱动器,永磁铁装置提供预拉紧和复位功能,使得SMA驱动器的输出力比弹簧预紧提高了6N以上.通过驱动位移放大滑轮,使SMA驱
传统的TLD目标跟踪算法由于检测区域过大导致检测时间过长,并对相似目标跟踪效果不理想且只能对单个目标快速跟踪.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双Kalman滤波加速预测的DKF检测区域优化算法构造了一种检测区域可自适应调整的多目标跟踪算法——TLD-DOMO算法.TLD-DOMO算法的多目标检测器可对各目标的潜在运动范围进行预测,使其检测区域的大小及位置自适应地调整至最佳状态,以此提升对多目标跟踪的精度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