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三大家诗歌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时期,岭南文化具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与精神,其表现特征便是大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诗人群体的涌现。而在这批诗人群体当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对岭南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便是“岭南三大家”。“岭南三大家”做为一个文学群体出现是得到了当时许多学者以及后世文人的一致认可的,他们的诗歌对于清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改变诗坛整体格局的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拟就岭南三大家诗歌进行研究。本文分为三章来论述。第一章主要对岭南三大家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论述,概括岭南三大家各自的生平及作品流布,并探讨岭南三大家诗歌创作内容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由于三家诗内容风格博杂迥异,相同的内容也往往会体现出不同的感怀与表达,所以本章主要以比较法来探究三家诗创作内容同中存异、异中有同的特点,以最终达到整体把握。其中第一节中主要研究岭南三大家的生平及诗集流传情况,并从生平经历中发掘三大家诗歌创作中各自思想内容的追求与风格形成成的轨迹,从诗集流布研究中来看对于三家诗歌研究的发展脉络;第二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岭南三大家诗歌思想内容的相同主题:一、雄伟之志;二、忧民之痛;三、风物之咏。并从中发掘岭南三家诗歌创作之间的联系。虽然本节是将三大家各自诗歌割裂开分析,但从中亦可总结出三家诗歌创作的内容中相同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体语;第三节则是进一步分别论述岭南三大家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不同主题:屈大均的功成身退,陈恭尹的悲己伤身,梁佩兰前期的积极功名以及后期的皈依佛乘,从中亦可看出三大家在思想内容方面不同的感悟与取舍。第二章主要探讨岭南三大家诗歌艺术风格上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由于三大家在创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其共性特征是隐含的,而个性特征则是明显的。认清这两点,使我们对于岭南三大家诗歌的艺术风格能够更为全面的把握。本章第一节主要探讨三大家诗歌艺术风格上的共同特征——雄直。并以三家诗歌为例总结其中体现的两方面特征,即:慷慨豪迈、气肆喷张。以达到在艺术风格上充分证实岭南三大家诗歌创作的共性特征;第二节对岭南三大家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做出分论:屈大均豪犷雄健的诗风,以及其诗歌中对于李白豪壮气魄的效法;陈恭尹雄郁苍凉的诗风,以及其对于杜甫的艺术创作手法的借鉴吸收;梁佩兰早年雄健高朗晚年清幽超旷的诗风,着重研究粱佩兰诗歌创作中前期的风云气盛,以及后期静照敛彩的独特诗歌艺术特色。第三章主要探讨岭南三大家的诗歌理论对于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三大家的理论思想对清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创新思潮之形成,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在中国文艺思想史上应占有相当的一席。其中第一节对岭南三大家诗歌创作的理论进行总述,并详细分析岭南三大家在诗歌创作上注重人品与诗品、“才”与“识”相统一的特征;第二节分述岭南三大家诗歌创作中各自推重的原则:屈大均强调“以《易》为诗”,陈恭尹看重“独开性情”,而梁佩兰则秉持“温柔敦厚”。从对三大家诗歌创作理论不同侧重的研究中,史为清晰地把握岭南三大家在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所呈现的特征。
其他文献
利用顶空(HS)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出窖酒醅酒精度的方法。通过优化参数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佳分析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99 g/100
基于对山西省运城市杂草分布的调查,统计分析了运城市杂草种类以及杂草发生时间、发生频率等,研究发现,运城市中常见率较高的园林杂草有92种,涉及31个科,发生危害时间有春季
为解决多战机在无中心控制条件下的自主协同空战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群集的分布式协同算法.以导弹为Agent构建协同分布式决策模型,并基于概率群集将离散的组合优化问
以石家庄市为例,以文献频度统计法筛选保留经济发展、人口及素质水平、环境生态承载力和环境生态保护措施四个方面的20项指标,以此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以灰色关联分析法为基
随着种植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化技术逐渐深入果园种植行业,推动着种植效率的发展。由于果园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传统的人力种植模式、施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种植需求,影响着果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