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参数轨迹模型研究及其在可信度度量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在连续语音识别领域应用最成功最广泛的是HMM模型.为了获得高效的训练和识别算法,HMM假设特征之间相互独立,这是不符合语音信号的实际分布的.为此研究者们解除独立性假设,提出了更一般的模式——分段模型.该文对参数轨迹模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包括声调结合建模、搜索问题,以及它们的可信度度量工作等.主要贡献如下:●完成了参数轨迹模型系统的实现,对模型的概率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当多项式拟合阶数退化为0时,它相当于精确时长建模的HMM.在分段模型实验中,从数据拟合的角度验证了参数轨迹模型比起HMM模型具有更加精确的建模能力.参数轨迹模型方法对静音建模时存在着理论缺陷,我们设想静音有一条期望的直线轨迹来实现其参数轨迹的建模.同时发现,时长模型对小帧数静音的识别非常重要;●探讨了结合声调特征的参数轨迹建模.它的软结合方法在特征层把基频作为第14维特征,对其进行轨迹拟合后得到的是这段语音的声调.参数轨迹模型的物理意义决定了它能直接反映基频曲线在空间的分布特性.硬结合方法在模型层将声调模型与声学模型相结合,利用的是参数轨迹模型作为分段模型的特性:它的框架结构在进行统计识别时可以很好地结合段特征.●参数轨迹模型获得了比HMM模型更加精确的建模能力,这是以计算复杂度增加为代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定长参数轨迹模型方法.它将归一化时间轨迹上的点重采样到固定的区域中,避免了不同时间点在不同段中的重复概率计算.论文还对模型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句子得分归一化等问题进行了处理.定长参数轨迹模型在数字串识别率略有下降(0.5﹪)的情况下,计算时间降低了90倍左右;●提出了参数轨迹模型和HMM模型相结合可信度度量方法,克服了传统可信度方法的不足.具体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得分的应用,可以和HMM得分相结合或者替代HMM得分使用,一方面引入了新的信息,另一方面改善了HMM对语音信号描述不够准确的缺陷;二是模型的融合,在同一系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学模型,它们提供了各自的识别结果相互验证.这样做避免了采用似然得分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不同的句子间可以相互比较.在搜索阶段,对词图中要进行回溯的语音段提供新的声学模型(参数轨迹模型)识别,原HMM的识别结果在这个新的序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得到的可信度支持也不同,从而改变路径回溯的优先顺序,提高系统的识别率.在假设检验阶段,提出参数轨迹模型校验的拒识方法,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系统提出的对评价指标的不同要求,增加了Fisher分类器后处理部分,并引入参数轨迹模型得分作为新的特征输入.通过对参数轨迹模型校验和得分的同时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接受/拒识性能.
其他文献
该研究计划的目的是探索适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满足至少70dB动态范围,信号带宽达到1.25MHz的A/D转换器的设计方法.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以时域交织的过采样带通Sigma-Delta调制器
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简写为:CIM)的概念是美国人Joseph Harrington博士于1973年在其所著的《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首先提
矢量变换控制是在电机统一理论、机电能量转换和坐标变换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矢量控制的思想就是将异步电动机模拟成直流电动机来控制,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按转子磁场定向的两个直流分量并分别加以控制,从而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达到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 本文依据矢量控制的原理,以电机控制专用的DSP芯片TMS320F240为核心,设计、开发了一套基
该文从数字水印的实际应用出发,围绕着数字水印技术实际应用中的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水印算法和解决方案:1.面向打印扫描的应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显示分析仪器开发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为开发者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具有开发周期短、显示分析功能强大等特点。我们开发的基于WinCE3.0的便携式振动仪正
多维力/力矩传感器的响应中存在动态非线性问题。采用Hammerstein模型描述其动态非线性,并提出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动态非线性一步辨识方法。辨识后得到Hammerstein模型的动
该文基于宝钢2030冷轧板形控制的现状,针对冷轧板形控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在冷轧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开展了对冷轧板形缺陷识别和控制的研究.同时本文结合宝钢DSR板形技术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逐步形成以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系统。但当大量现场信息由智能仪表直接进入监控计算机或通过现场总线传至监控计
随着中国居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课题来源于国家863项目"家庭智能网络终端(系统)产业化".论文着重对小区智能化的系统软件开发和系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某些随机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线性中立型随机区间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中立型随机微分差分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中立型随机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问题,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