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1A可作为介导胃癌免疫浸润的临床预后标记物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33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而其中,肿瘤微环境介导的免疫浸润对胃癌的预后存在深远影响。POC1中心蛋白A(POC1A)作为一种中心体上的关键蛋白,在调节细胞中心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POC1A在胃癌中并无相关研究。因此,探讨POC1A与胃癌免疫浸润及肿瘤预后的相关性,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1.探索POC1A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验证POC1A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2.验证POC1A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3.探究POC1A与胃癌中肿瘤微环境的关联。4.研究POC1A与胃癌中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联系。5.研究POC1A与免疫细胞浸润对胃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通过TCGA及GEO等公共数据库预测POC1A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验证POC1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3.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POC1A的m RNA及蛋白表达量与包括临床分期、肿瘤部位及大小在内的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关联。4.通过ESTIMATE算法、单样本GSEA(ss GSEA)分析及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对公共数据库内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TIMER数据库以预测POC1A与肿瘤微环境及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联。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和统计学分析验证POC1A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二者对胃癌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TCGA及GEO公共数据库预测POC1A在胃癌中发挥抑癌效应,并通过本中心组织样本及相应临床预后信息验证发现POC1A在胃癌组织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都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1),且KM生存分析显示POC1A高表达与胃癌不良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POC1A不仅与临床病理因素中的N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还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HR:0.56,95%CI:0.33-0.96,P=0.034)发挥抑癌效应。因此,我们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联合多个公共数据库对POC1A与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浸润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POC1A与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浸润呈显著负相关(R<0,P<0.001)。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结果都表明胃癌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高度免疫浸润可促进胃癌不良预后(P<0.001)且与POC1A高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POC1A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163的表达后,我们发现POC1A单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较CD163单阳性的患者而言,具有更好的临床预后(P<0.001),且POC1A与CD163的综合表达情况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影响胃癌的总体生存率(P=0.034)。结论:在胃癌中,POC1A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介导胃癌患者的良好预后,且POC1A表达量与促癌因素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浸润程度负相关。二者的综合表达情况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与肿瘤大小一起影响胃癌的临床预后。因此我们认为POC1A可作为一个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浸润有关的新型胃癌临床预后标记物。
其他文献
目的:1.观测和分析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炎症细胞的变化动态;2.构建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过表达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LV)载体(LV-HO-1),感染小胶质细胞;3.探讨HO-1过表达对SCI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的作用;4.探讨HO-1过表达对SCI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抗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CD8/PD-L1表达水平,探讨胃癌患者MSI状态和CD8/PD-L1表达水平间的关系,及它们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为临床PD-L1免疫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来自两个中心的393例胃癌组织切片,通过PCR联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胃癌组织的MSI状态,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PD-L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变化,初步探讨其肛门直肠功能与临床症状、心理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的UC和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详细记录病历资料、评估胃肠道症状(GSRS中文版);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评分表(HADS)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检测粪钙卫蛋白和血沉、血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以及肾小球、肾小管、肾动脉指标的相关性,旨在为T2DM患者肾脏功能的临床评估与诊疗找到新的标记物。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0
目的:探究胆汁酸代谢在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DJB)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中的相关性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SD大鼠高糖高脂饮食+STZ小剂量注射方法构建T2DM大鼠模型,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行假手术,B、C、D三组行DJB手术,每周随机血糖监测验证DJB手术降糖效果。2.在术后第2周对C、D两组分别进行消胆胺和抗生素鸡尾酒疗法干预抑制胆汁酸重吸收和清除肠道细菌,干预前后通过随机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VIM)和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衍生的各扩散参数在儿童脑肿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其与儿童脑肿瘤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提高儿童脑肿瘤术前分级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54例儿童脑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MRI平扫+
目的日本食管学会分型(Japan Esophageal Society classification,JES分型)在预测表浅食管鳞癌(Superficial Esophag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侵犯层次方面具有较高效能而受到推广普及。相较于B1、B3型的高诊断效能,B2型诊断效能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术前浸润深度判断的危险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B
目的:国内和国外IBD指南基本上都不推荐5-氨基水杨酸(5-ASA)用于治疗(CD),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能情况并非如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专注于IBD的临床医师对5-ASA治疗CD的观点、以及临床实践中使用5-ASA的情况。方法:问卷含21条,通过微信发放给国内各省市专注IBD的临床医生,并对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CD患者,分析5-ASA的实际使用率、5-ASA使用
目的:JAK2V617F突变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主要驱动基因突变之一,二代测序(NGS)检测到骨髓增殖性肿瘤中存在非驱动基因突变,本课题组前期对23例三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进行二代测序体细胞突变,发现MTHFR和NQO1基因发生高频单核苷酸变异:NQO1 C559T,MTHFR C665T,是否与MPN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研究MTHFR和NQO1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个高度乏氧的肿瘤,乏氧是产生放射抵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COL1A1对乏氧GBM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BM中COL1A1基因的表达情况,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GBM队列的RNA-seq数据及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用于生存分析评估预后。从分子签名数据库(Molecular Sig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