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了跨文化交际理论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试图从新闻语篇分析的角度对《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等西方多家主流媒体上就叶诗文在2012伦敦奥运会比赛的三十篇报道进行跨文化比较和分析。不同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文化价值取向使得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而不同国家对同一事件也存在着区别。批评性话语分析是1979年由福勒在著作《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语篇分析方法,它以描述、说明、解释的三维理论为理论框架。本文通过这三个层面的讨论,对选取的三十篇新闻报道进行了语篇分析,讨论其报道背后的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文化传播方面,批评性语篇分析学家们认为:大众传媒是用来传递统治阶级意识的工具,并且强调语言在构建社会权力关系中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批评性语篇分析致力于分析语篇和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揭示语篇中所体现的社会意识和不平等权利关系,还旨在调查这种不平等关系对引导读者态度或控制他们思想的潜在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新闻语言虽然一直追求公正客观,也同样受到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对叶诗文的报道中,西方媒体依据叶诗文事件塑造了中国的负面形象。本文比较了中,英,美三国媒体对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表现的报道,如《中国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卫报》,来探究报道语言后面的意识形态。本研究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的三个层面下,依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来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描述层面,通过分类、传递性和语篇形态来分析各国的媒体报道。第二部分通过互文性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其中包括10篇来自中国的报道,10篇来自英国的报道以及10篇来自美国的报道。第三部分则是基于社会分析层面,通过对比来分析隐藏在语言中的意识形态。论文最后总结了中外媒体报道在语言层面与报道策略上的区别,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