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道德观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虽然并没有一本专门的著作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研究的,但事实上在他们很多著作中的某一隅都盛开着道德思想之花。道德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较为集中对道德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一部论战性著作。在该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杜林永恒道德论的批判,详细阐述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基本属性以及道德发展的历史趋势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首次将道德思想体系化并向世人呈现出来,实现了道德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本文将通过对《反杜林论》这一经典文本中恩格斯道德思想的认真研读,在深刻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恩格斯道德思想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问题,这有利于我们准确而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恩格斯的道德观,从而为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基于以上的问题意识及理论思考,本文将分成四部分内容展开具体论述。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通过考察《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道德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探究其形成的思想来源,梳理在该著作之前恩格斯道德观的发展阶段,以此来说明《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道德观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坚实的理论根基。
  文章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道德观的批判而展开。恩格斯首先批判了杜林用唯心主义先验论及形而上学独断论对道德问题进行研究的错误方法;接着对杜林将道德本源归结于人的知性以及将道德原则看作是固定不变的观点进行了批判;然后批判杜林“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的错误观点;最后指出杜林的永恒道德是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道德论。
  文章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道德观的主要内容。首先,基于唯物史观的立场,揭示了道德是一定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以及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次,在认识和理解道德的起源及本质的基础上,分别详细地阐述了道德的具体性、阶级性、历史性以及相对独立性等基本属性;最后,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得出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结论,指出了道德的演进是一个由“阶级的道德”向“真正人的道德”转化的过程。
  文章第四部分主要是在对《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道德观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恩格斯道德观的理论价值以及当代指导意义。恩格斯关于道德观的科学系统阐述,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后继者继续阐发道德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当代,恩格斯道德观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既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一些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道德准则的理解。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破坏,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能源依赖性较高等问题,这就导致我国必须要解决能源过度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将创新、绿色、共享等作为政府的工作核心,鼓励社会各界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绿色发展当中。绿色创新作为缓解环境问题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与企业未来规划和生
学位
进入共享经济时代,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跻身为我国现代化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衍生了许多新型法律问题。2018年8月31日通过的《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交易规则、参与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纠纷解决程序做出了系统回应。本文将针对第38条第2款所规定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相应的责任”展开讨论。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
回望历史,秉承初心,展望未来。纪念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因此,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高校应牢牢把握纪念活动这个有利契机,深入挖掘纪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受到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随形势的改变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在新的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去了一定的说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受到冲击和挑战,产生一系列话语失效的问题,使得话语越来越不被人信服。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优化研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本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对策,以此提升话语的解释力。对本命题进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催生了多种新兴网络青年亚文化,“丧文化”便是自2016年随着“葛优躺”拉开序幕,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并在青年群体中普遍流行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年轻人随时随地在微信、qq、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上“晒丧”、“聊丧”、“比丧”。因“丧式表达”的含蓄性与娱乐自嘲风格,对生活在高压社会下的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年轻人在“丧文化”的潮流中寻求群体认同,在“晒丧”
学位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它们经过了岁月的浸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充分挖掘天津市非遗中的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第一部分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大致介绍了非遗的概念、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进一步详细说明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类型和区域分布。  本文第二部分进一步
学位
随着童模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少家长带领孩子进入这一领域,他们初衷各不相同,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者纯粹就是为了捞上一笔。但由于缺乏行业规制和专门性保障童模权益的立法,有的家长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迷失自己,不惜侵害童模受教育权、休息权、身体健康权等权益;有的雇主追求盈利将童模视为成年人来安排工作漠视童模权益,致使童模权益受侵害现象严重。为此杭州滨江区出台了全国首个童模保护规定《关于规范童模活动
学位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的关注点不断增多,文化问题也逐渐凸显。文化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把文化及其功能思想置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通过挖掘其本真精神和时代价值,以其理论关照文化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寻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功能思想的真理。本文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
学位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新状况的不断出现,社会上出现了诸如“阶级斗争熄灭论”“阶级斗争过时论”等错误言论。面对这些新问题,需要我们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思想的丰富内容,给予错误思潮有力反击。本文以《共产党宣言》为依据,考察了《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阐述了《共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家庭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我国传统的家庭关系、家庭形式、家庭功能不断变化,人们关于家庭的认知正处于一种相对迷茫、混乱的状态,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和阻碍。如何认识家庭形式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应对当代家庭各种变化中出现的问题,是当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吸取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