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Fe-SOD基因在桃树抗寒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初探

来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eanne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Prunus persica)是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桃属果树,是我国的主栽果树之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品种存在抗寒性弱的问题,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在生产上,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急需抗寒性强的桃树优良品种,那么,提高抗寒性就成为桃树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本试验以抗寒性强的品种‘毛桃’、‘珲春’、‘新21世纪’和抗寒性弱的品种‘21世纪’、‘中华寿桃’、‘优25-3’的叶片及越冬条件下的花芽和韧皮部为试验材料,通过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抗性品种的PpFe-SOD基因差异,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品种的花芽和韧皮部在不同时期的PpFe-SOD基因相对表达量,通过对SOD酶活性测定确定SOD酶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构建PpFe-SOD基因表达载体pBI121-Fe-SOD,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本氏烟草,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6个桃品种的PpFe-SOD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毛桃’、‘21世纪’、‘中华寿桃’与其他相比存在单碱基差异,但6个桃品种的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却完全一致(18-319位),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全长960bp,编码319个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桃PpFe-SOD氨基酸序列与同是蔷薇科的扁桃、甜樱桃、乌梅、苹果、月季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均在85%以上。2、不同品种花芽在不同取材时期的PpFe-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整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取材时期温度变化趋势相同,提示PpFe-SOD基因可能不参与桃花芽抗寒调控过程。不同品种韧皮部在不同取材时期PpFe-SOD基因相对表达量出现两种变化趋势,‘珲春’和‘21世纪’呈逐渐升高趋势,‘毛桃’、‘新21世纪’、‘中华寿桃’、‘优25-3’的基因表达量呈低-高-低的趋势,提示我们韧皮部PpFe-SOD基因表达量与抗寒性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试验结果表明PpFe-SOD基因在花芽和韧皮部的作用机制不同。3、不同品种不同时期花芽中的SOD酶活性大体上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品种韧皮部中的SOD酶活性呈两种变化趋势,其中‘珲春’、‘21世纪’SOD酶活性值逐渐升高,‘毛桃’、‘新21世纪’、‘中华寿桃’、‘优25-3’S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推测SOD酶活性可能与桃抗寒性相关。4、成功构建出了转基因载体pBI121-Fe-SOD,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成功获得PpFe-SOD基因转化烟草阳性植株,在5℃低温处理下,转基因阳性烟草植株7号、10号、12号的长势均强于野生型,转基因阳性烟草中PpFe-SOD基因表达量,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表明PpFe-SOD基因与桃抗寒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经研究发现,物理漏损是管网漏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会对供水公司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浪费大量珍贵的淡水资源,如何精准的预测城市管网中的物理漏失量是一项重要的课
金叶甲属Chrysolina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是叶甲亚科中最大的属,目前金叶甲属全世界有超过50亚属,500余种,分布于古北区、东洋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人们开始不断地加大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利用程度。风能是一种理想的可
我国养殖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面临多种应激因素,其中病原菌入侵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对其摄食、代谢、繁殖等有很大影响,甚至引起大规模的病害或死亡。导致虹鳟患肠炎红嘴
近断层地震动常伴随地表破裂、产生速度脉冲及永久地面位移等特征,与一般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我国川藏铁路施工及西南等地震高烈度区公路、铁路桥梁的大力
随着可穿戴/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快速涌现,传统的大规模能源收集技术已不再满足小型/微型电子设备的发展需求。如何实现小规模的自供电体系成为电子信息发展的一大迫切需要。201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经常受到来自地上和地下害虫的危害,植株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当其受到地下病虫害危害时往往会诱导植株产生一些抗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植株,直接或
随着用户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喜好的转换,消费者对于汽车造型个性化、多样化愈加重视,合理、高效、智能的汽车造型分析和评价体系对于设计师、汽车厂家抓住用户需求亟待解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与规模的增大,变电站作为能源配送的枢纽载体,其设备故障会对电力配送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何更好的适应目前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需要更加智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在二次电池领域中一直占据着首要的位置,但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早已接近其理论值,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