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要素禀赋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人口红利消失、资本报酬递减等一系列现象正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要求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应当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从供给侧认识经济增长,意味着需要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转向生产函数的角度,观察经济增速下滑的特征。主流经济学中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的要素份额稳定假定并不符合我国要素份额不断变化、区域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经济发展国情,因此需要从时空差异的角度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生产函数模型。  本文在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要素禀赋结构进行测度的基础之上,以新古典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最终对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在要素禀赋结构分布方面,现阶段我国要素禀赋分布呈现出东部地区资本要素丰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丰富、东北地区要素相对均衡的特点,经济要素总体上呈现出向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省份流动的特征,各区域之间劳动生产率差距仍处于不断扩大的阶段。第二,在要素产出弹性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产出弹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各个省份呈现出资本要素产出弹性大于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的特点,现阶段大多数省份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逐渐稳定在0.6和0.4左右。第三,在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面,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1992年之后波动幅度开始减小。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的贡献率呈现出同向波动的趋势,现阶段我国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条件收敛的特点。  本文可能存在的学术边际贡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研究方面,本文比较了不同要素禀赋结构测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基于30个省份要素禀赋结构的测度结果,利用空间计量相关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为我国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第二,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方面,将时间和空间因素同时纳入生产函数模型之中,为构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国情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第三,在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面,基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利用首次构建的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生产函数模型,为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消费,投资与出口分别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稳健快速增长,主要靠的是投资与出口。而在我国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消费率稳定低于国际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尤以诚信问题最为突出,以至于“诚信危机”成为2010年后的一大社会热点话题。社会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诚信行为表现决定了社
纵向数据研究近年来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在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中经常会遇到纵向数据.本文想要在一般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研究纵向数据的模型.一般的线性模型可表示为:yi=xi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与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路桥工程项目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较强的复杂性特征,在施工建设中会涉及比较多的内容,所以对此的管
利用AVR AT90PWM2单片设计了一种准谐振开关电源.阐述了准谐振开关电源的原理和优点,给出了电路原理图,以及单片机关键寄存器的设置和说明.试验结果证明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其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经济发展是否一定要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绿色发展能否实现?环境库兹涅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