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实现了拟黄薄孔菌和瑞克纤孔菌的人工可培养,首次对其培养特性及子实体形成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驯化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拟黄薄孔菌(Antrodiasubxantha)是菌物界的一种新种,属于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多孔菌目,拟层孔菌科,薄孔菌属。瑞克纤孔菌Inonotusrickii是一种中国大陆植物病原菌新记录物种,也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菌物新资源,属于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锈革孔菌目,锈革孔菌科,纤孔菌属。两种菌作为菌物界的新资源,具有很大的研究及开发价值,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两种菌的研究和文献非常少,对于其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试验对两种菌进行了菌丝体的培养特性、胞内外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动态、培养料配方筛选以及子实体培养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以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为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pH、光照对两种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拟黄薄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粉,试验所选无机盐无明显促生长作用,最适温度25~35℃,最适pH范围为7~8,连续黑暗和光暗交替均适宜菌丝生长,适宜的光照可增大菌丝密度;瑞克纤孔菌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7种无机盐对菌丝体的生长无促进作用,最适温度范围为25~35℃,最佳pH范围为10~11,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 2、拟黄薄孔菌在第8~18d菌丝CAT和SOD活性都较高,代谢情况较好,抗逆性较强,菌丝质量好,可为菌丝的培养周期及优良菌种选育提供依据,CAT活性于第10d达到最高为265.20U/(g·min),SOD活性子第14d达到最高为303.03U/g,胞外不具CAT活性,胞外SOD活性生长前期较低,于14d以后逐渐升高;瑞克纤孔菌第9-15d菌丝CAT和SOD活性都较高,代谢情况较好,抗逆性较强,菌丝质量高,可为菌丝的培养周期及优良菌种选育提供依据,胞内CAT活性很强,最高可达785.70U/(g·min),SOD活性于第15d达到最高为460.65U/g,胞外不具CAT活性,胞外SOD活性很高,均达8U/mL以上。 3、拟黄薄孔菌喜好附壁生长,且需要充足的空气及空间,最佳栽培配方为:柏木屑58%,玉米粉40%,石灰1%,石膏1%,料水比1∶2.2~1∶2.6,首次实现子实体可培养化,在瓶口、基质、树皮等粗糙表面首先形成鲜黄色子实体层再逐渐形成子实体,部分有小疣;瑞克纤孔菌最佳原种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石灰1%,石膏1%,料水比1∶1.4~1∶1.6,能够形成如野生标本样的无性子实体,首次培养出有性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