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啦啦操作为一个新兴项目,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在啦啦操的训练与组建上,教练员更重视技术水平的提高,但在团队协作与管理层面上却不成熟,本研究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影响啦啦操团队协作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对目前我国啦啦操团队协作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团队协作的视角下将团队管理的理念移植到啦啦操的团队建设上,提出适用于啦啦操的一套团队建设方法。以期实现啦啦操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的一致性,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亲密无间,团队构成上完整合理,形成一种积极、活泼、亲密、团结的团队氛围,从而增进啦啦操的训练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啦啦操的团队优势。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啦啦操团队协作行为的相关因素做了初选,选取了8个相关因素:团队目标、团队稳定性、团队领导(教练)、个人因素、团队沟通、团队氛围、团队规范、团队角色分工;2、对8个因素进行了简化,因子分析提取出四个因子即:团队目标因子、团队环境因子、团队行为因子与团队构成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团队行为因子的相关性最大,贡献率为27.524%,依次是团队构成因子、团队环境因子与团队目标因子。3、团队行为指成员之间的沟通、分工、交往、约束行为。团队构成主要体现在啦啦操成员在教练的领导下,形成一个搭配合理、结构稳固的队伍。团队环境是成员之间不断交流与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团队软环境。团队目标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目标的团队是盲目的。4、对我国啦啦操团队的协作水平做了现状调查发现:我国啦啦操队员的沟通、人际交往、训练氛围都比较好,但在团队规范、团队目标制定以及教练的管理上缺乏理论知识的引导,不具有系统性并且队员知识学习的氛围比较差。5、啦啦操在团队建设上应制定具体且有可衡量性的目标,注重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差异,合理分工,保障整个团队的结构稳定,教练需加强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团队行为上应更加协作化、规范化;进而保障团队有一个和谐、民主、积极的的团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