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民参与积极性低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二者一脉相承,共同构筑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基本框架。建设好美丽乡村、实现农村的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经过十余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提升明显,“破、旧、脏、乱”已远去,乡村魅力得到重现。但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空心化”现象严重等因素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参与积极性低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二者一脉相承,共同构筑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基本框架。建设好美丽乡村、实现农村的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国发达地区经过十余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提升明显,“破、旧、脏、乱”已远去,乡村魅力得到重现。但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空心化”现象严重等因素影响,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较低,美丽乡村建设由“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演变为政府“一肩挑”。由此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的覆盖率、农民的关注度和认可度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民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成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连州市瑶安乡是集“老、少、边、穷”(“老”指革命老区;“少”指少数民族地区;“边”指粤湘桂交界地带;“穷”指经济落后)于一身的山区瑶族乡。全乡经济发展滞后,常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比重不足35%,且多为老人、儿童和妇女,“空心化”现象严重,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典型代表。同时,在梳理瑶安乡美丽乡村建设资料的时候,发现该乡美丽乡村存在“农民集捐资金额少、建设会议召开次数少、农民参与程度低、农民知悉度低、农民主体意识淡薄、缺乏维护自觉性”等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瑶安乡跟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同样存在农民主体参与积极性低的问题。为弄清农民主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低的原因,笔者于2019年通过问卷、实地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瑶安乡23个美丽乡村建成村进行调研。调研发现造成农民主体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主要有“集体经济薄弱、农民主体意识缺失、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农民对农村的归属感不强、村民自治制度‘名存实亡’和基层政策制定科学性不足”。根据上述原因,综合瑶安乡的实际情况和学界相关研究资料,本文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培育农民主体意识;三是增强农民自治能力;四是完善乡村自治体系;五是提高基层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女性高管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制定中,尤其是企业CEO,其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有绝对话语权。过往关于女性角色与领导角色特质的研究一般认为,女性角色特质与领导角色特质之间不匹配。女性角色特质通常体现为考虑他人的感受;而领导角色特质通常体现为竞争和果断。然而随着女性能力的不断提升,有研究表明女性角色的独立,果断等刚性领导特质逐渐显露,企业最高层女性管理者的刚性领导特质
目前,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增长,截止2019年约有843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离开大学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家、高校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和拓展多种渠道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其中引导大学生前往农村就业,是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不仅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能有助于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关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加上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使得我国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大量增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2015年数据筛选出农业转移人口样本,然后以户口是否为农业户口或居民户口(以前是农业户口)来衡量市民化,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社会认同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机制,进而加深了社会认同与市民化之
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国家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相关改革意见。农村集体资产的折股量化是产权制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集体资产的量化改革,盘活农村闲置的集体资产,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经济基础,调动农民集体参与集体资产管理与发展的积极性,为集体成员增加财产性收益。农村集体资产的股份化改
在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治理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优先事项之一。社会转型日益深刻,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受到冲击,人们习惯性寄望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管理主体,希望协力重建科学规范的社会管理秩序,但上述主体在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融合,现阶段还没有形成社会管理合力,甚至时常伴有管理失灵的迹象。现实需求呼唤着新的协作理念,协同治理的协作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对社会
随着荔枝产量的增加,荔枝的销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东省政府对荔枝发展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保护发展措施想要打通荔枝销售渠道,但难以找到触动消费者的着力点。青年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成为预判未来消费趋势的重要参考,如何把握住青年消费者群体并发掘青年消费者的潜在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开拓荔枝新市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现有荔枝产业实践,运用“网络志+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梳理出网红营销、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实现治理有效。F市1下属村庄率先开展土地股份改革,在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演变为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产生对村庄社会稳定有一定程度影响,较高的冲突强度还会制约村庄发展。识别冲突强度的大小,对于把握冲突,转变冲突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开展研究。使用文献分析法,从乡村治理的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协调社区发展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其社区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提升了地区经济效益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但是资金条件是生态旅游创业的重要因素,对于很多家庭财富偏低的农户而言,如何获取创业资金成为首要问题。然而由于农户自身还款能力、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存在难度,创业融资面临严峻的信贷约束问题。那么信贷约束是否制约了农户的创业意愿;对于已经开展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国家对其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其发展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衍生出大量的“空壳社”,农民合作社服务成效未能充分体现,我国农民合作社亟须规范化发展。从全省调研情况来看,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仍旧停留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充分把握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着新兴市场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不断制定和完善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监管体制。2018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合并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随后全国各地陆续改革了省市县各级市场监管体制。广州市H区作为珠三角范围内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年来市场监管体制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