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雾过程PM<,10>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南京雾天PM10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特征和雾过程对其粒径分布的影响。于2007-11-15~2007-12-30在南京北郊进行了PM10分8级粒径多环芳烃(PAHs)成分连续样品采集,用GC-MS分析其中16种PAHs含量。对比研究雾天与晴天,雾前、雾中与雾后,典型雾过程的PM10中16种PAHs的粒径分布特征、昼夜特征及组成特征。得到如下结论: 雾天夜间PM2.1和PM9.0平均质量浓度接近白天,昼、夜基本没有变化;晴天夜间PM2.1和PM9.0平均质量浓度高于白天,昼、夜变化很明显;雾天PM2.1∑16PAHs是晴天1.50倍,PM9.0∑16PAHs是晴天1.46倍;PM2.1和PM9.0中PAHs单体平均浓度均为荧葸最高,且雾天高于晴天;雾天PM2.1和PM9.0中苯并[a]芘的浓度高于晴天;雾天与晴天PM10∑16PAHs粒径分布的昼夜特征与PM10在2种天气系统下粒径分布的昼夜特征基本一致,均为双峰型分布,分别位于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白天雾过程对PM10及PM10∑16PAHs的粒径分布影响比较大,夜间雾过程则对其没有太大影响。 雾前、雾中与雾后大气近地层中PM10及PM10∑16PAHs的粒径分布有很大不同。雾过程不同时段PM2.5和PMlo中∑16PAHs均有明显昼夜变化。不同时段PM10及PM10∑16PAHs粒径分布受雾过程持续时间影响较大,且不同时段PM10∑16PAHs粒径分布与PM10粒径分布有较大差别。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一系列社会问题等。这
形成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学说,既与孔孟儒学一脉相承,又为即将“定于一”的时代大势所迫而对儒学精神进行了改造革新.就荀子政治哲学而言,既延续了孔孟儒学以道德转化政治的理想
《大学》并非仅仅讲博学,它是适合于成人的一个教育文献.大学之道可以说就是“大学”的教育之道.《大学》文本大致形成于战国时代,其作者很难确定.在历史上,很多人认为这篇文
“絜矩之道”为《大学》之秘旨、平天下之要道,它始于孝悌慈、人心所同然之善,在上位者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上行下效,百姓自然受到感化,兴起道德良知.“所恶勿施”“己所不欲,
自纳米碳纤维发现以来,由于它在纳米技术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的兴趣。纳米碳纤维(Carbon nanofibers,简称CNFs)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直径介于纳米碳管和气相生长碳纤维之间,因此不但具有气相生长碳纤维所具有的特性,而且具有长径比大、独特的机械、电学以及热学性能等优点,在双电层电容器电极、锂离子二次电池阳极材料、结构增强材料、电化学探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高体积分数(≥50%)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_p/Al)在电子封装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完全替代目前使用的可伐合金成为新一代的电子封装材料。然而,由于其增强体
偶氮染料多具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并且偶氮染料废水为高盐废水,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含偶氮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焦点问题。本论文通过研究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