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低频射电阵列中的DBF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低频射电阵列是未来射电天文的研究重点,也是平方公里阵列(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未来SKA项目的设计目标相比,中国目前的21CMA(21 Centimetre Array)低频射电阵列采用模拟波束形成和软件信号处理的方式,存在波束旁瓣抑制差、指向单一、指向无法调整、系统运行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21CMA的阵列架构,设计了两种宽带多波束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mforming,DBF)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字信号预处理模块的硬件设计和实现。本文设计的DBF实现方案不但具有旁瓣抑制可调、多波束、任意波束指向灵活调整的特点,而且有效提升了21CMA数字信号预处理部分的运行效率,提高了21CMA的系统性能,使其更加适应未来SKA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结合21CMA系统的设计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数字延时的恒定指向宽带多波束DBF设计方案。该方法通过精确宽带数字延时调整波束指向,并通过泰勒幅度加权进行旁瓣抑制。这种DBF实现方案可以让21CMA具有旁瓣抑制可调、多波束、任意波束指向灵活调整的功能。在同时生成12个独立波束的情况下可以将21CMA空域覆盖能力以及巡天速度提高12倍,波束旁瓣功率降低10分贝,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2.通过对21CMA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综合考虑,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道化的宽带多波束DBF方案,以同时实现DBF和频谱分析的功能。该设计方案通过数字信道化预先对采样信号进行频率分离,然后再通过窄带DBF技术对各个子频带信号进行幅相调整实现波束形成。相比之前DBF和频谱分析分开处理的方式,这种综合设计方案在同时生成12个独立波束的情况下可以降低87%的运算复杂度。由于数字信号预处理(包括DBF和谱分析)部分通常是21CMA系统运算量和计算复杂度最高的部分,也是系统资源消耗和处理速度的瓶颈,这种实现方案能够从整体上降低系统的实现复杂度,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设计并实现了适合于大规模低频射电阵列的宽带多波束DBF系统硬件平台。该硬件平台针对宽带多波束DBF算法,具有流水操作和并行运算等特点。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在硬件设计上具有多阵列通道和多波束的扩展能力;在软件设计上具有较好的可兼容性和可升级性,可以分别实现本文提出的两种宽带多波束DBF设计方案。硬件平台以Xilinx公司的Virtex-5系列大容量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Intersil公司的500MSPS采样率高性能模数转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作为基本模块的核心器件,可以提供宽带高速的处理能力,很好的满足了大规模低频射电阵列的海量数据、宽带、多波束、实时处理的需求。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瑞士乳杆菌CICC6024为研究对象,发酵后通过离心收集菌体、超声破壁、超滤、固相萃取及HPLC-MS-Biolynx分析等步骤,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微生物体内生物活性肽的实验方法。采用上述方法,发现了12条全新的、来源于瑞士乳杆菌胞内的生物活性多肽。为后续研究胞内生物活性肽奠定了基础。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在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微生物体内生物活性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升、控制理论的发展、核电厂热工水力模型的完善,核电厂模拟机在操纵员的培训,核电厂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测试,数字化仪控系统的调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确定将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作为未来的主流路线,并且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推出CAP1400以实现国家核电出口战略,届时势必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厂模拟机,而所开发模拟机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取决于热工模型与控
自从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云存储的隐私保护课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以对云服务器的不信任为前提,加密数据成为必选项,但是如何让加密数据仍然得到有效的云计算处理成为主要问题,其中最常用的处理是关键词搜索。围绕这个问题有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案,但都存在计算成本问题,可搜索加密算法因为对效率和安全的综合考虑,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随着用户的增多和用户文件数的增大,传统算法中将索引全部载入内存的方案得到
恶性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存在诸多区别,例如不同的基因表达种类与水平,不同的代谢产物。这些区别往往被称为肿瘤标志物,通过研究这些肿瘤标志物,研究人员们可以加深对癌症机理的理解,并且通过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对这些标志物进行检测,从而诊断癌症。在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发现并证实恶性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力学性质上有所差别,想要使用力学性质的差别作为肿瘤标志物并对细胞的力学表现型进行测量需要大量的数据和
手性醇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合成药物中,其中β-手性伯醇是合成非甾体抗炎手性药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烯烃的不对称催化硼氢化、β-羟基末端烯烃和外消旋醛的不对称催化氢化等,但是存在反应活性低、对映选择性低、底物适用性窄或者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同时结合本课题组在不对称催化氢化方面的研究积累,我们设计并开发了β,β-双取代烯醇酯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并以此实现了β-手性伯醇
背景和目的:槲皮素是一类植物源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等多种药理特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而在氧化应激相关眼底病变的防护作用方面尚缺少相关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观察槲皮素对体外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机制,为氧化应激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探索新的防治方法。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通过MTS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单独作
事件作为翻译的或然单位,是译者根据具体的翻译语境临时选取的翻译单位,可以帮助串联起句法—语义平面,更好地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接。以往的翻译研究侧重于事件理论在汉英翻译中的可行性和策略,本文以The Outsider一书的英译汉文本为例,探讨事件这一单位在悬疑小说英汉翻译中的实践方法。在翻译中,通过分析原文的语义,可以发现关键信息,以此来理清事件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和重要性,对于需要改变的角色,通过自身的
本文首先研究了盲信号分离的FastICA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DSP的语音盲信号分离系统,为语音混合信号的盲分离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盲信号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是指在不知道源信号和传输通道参数的情况下,根据输入源信号的统计特性和部分先验条件,仅由观测信号恢复出源信号各个独立成分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号处理的要求也
在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中,世界各国的航天设计局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多数适用于金属结构的传统设计方法不适用于复合材料结构优化。因此,本文旨在发展新的适用于复合材料飞机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飞机水平尾翼这一飞机主结构来展示这个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哪些特征,并确保复合材料结构不会超重,以及应采取何种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即,优化设计被定义为结构的有效状态,飞机结构重量最小且满
随着我国铁路运能需求的不断加大,高速铁路成为了我国铁路建设的重点方向,使得如何对不断扩张的铁路进行巡检,保证铁路安全这一问题日益突出。而铁路扣件的缺失将有可能导致铁路脱轨,引起严重的事故,因此实现铁路扣件的快速自动检测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针对此课题,课题组前期设计的基于激光三角测距和视觉相结合的扣件检测系统已能完成此功能,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进一步改进,主要包括:1)系统结构较为复杂,采用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