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历史嬗变研究,藉此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并没有完全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是丰富和增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历史性内涵,从而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文章的研究方法及重点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从空想社会主义批判性的理论前提、现实依据及提出的理想要求和空想社会主义幻想性的哲学基础、理想的实现手段及构建未来社会的方式几个方面入手,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批判性和幻想性。第三章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现实基础及社会条件作为切入点,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确立阶级主体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以第一国际组织和指导工人运动三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第四章从列宁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总背景下思考社会主义的革命问题和列宁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条件下思考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两个方面分别展开,来论述列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国际性与现实性。第五章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在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存的矛盾关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论证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属性。第六章论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丰富和发展,由此揭示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最后一章论述了其他国家在社会主义本质探索方面的非主流思想,这主要包括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等国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