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塔壁环向应力体系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跨度斜拉桥索塔是控制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部位,为抵抗索力产生的强大拉应力,需要在塔体内布置环向预应力钢束,混凝土为复杂的三向受力状态。本文依托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四方台斜拉桥,针对该桥索塔受水平分力最大的塔顶部塔壁进行环向应力体系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1、大吨位小半径环向预应力钢束张拉伸长量实验研究。2、根据节段模型的实验数据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塔壁环向预应力效果进行分析、评价。3、对预应力钢束进行优化配置。对索塔锚固区进行了预应力束施工工艺试验。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结合回归分析反演出塑料波纹管的孔道偏差系数κ、孔道摩阻系数μ。对张拉伸长量比《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偏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在大吨位小半径情况下预应力钢束产生的伸长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正常的弹性伸长量,约束状态不一致产生的附加伸长量,径向压缩与钢束重心迁移所产生的几何伸长量,管壁破损伸长量及弯曲初应力伸长量。基于定性分析后给出张拉伸长量理论计算公式,对规范在直梁张拉基础上统计得出的预应力束张拉伸长量计算是个有益的补充。结合索塔模型实验,对塔壁环向预应力效果进行有限元分析。两者比对发现索塔在预加应力阶段及混凝土开裂前,其应力实测值与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在预应力作用下,塔壁以钢束布置为中心内侧压应力储备明显大于外侧,并呈现带条状的分布特征。在预应力与14000kN索力共同作用下,塔体应力分布均匀,两种应力作用方式下变形正好相反,说明环向应力设置比较合理、效果显著。由于塔体的构造限制,较合理的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案单一,因此对预应力布束方式的优化只进行每种钢束中预应力筋数量的确定。经过优化分析得到N1~N4钢束中的预应力筋数量为N1=11,N2=8,N3=5,N4=6根时其受力性能最优。
其他文献
清乾隆朝60年间,各省区上报的水灾达514次,占自然灾害之首。一年发生水灾10次以下的有26个年头,10次以上的有34个年头。“黄河于丰县石林、黄村漫溢,淹浸滕县等六县卫;苏、皖、赣
随着地下工程的不断发展,所面临的软岩问题日益严重,软岩的稳定及支护已成为地下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软岩变形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表现为初始变形速度大,变形趋向稳定后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发展现代化交通的必由之路,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检测和车型分类技术是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和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等
随着结构的自然老化和损伤积累,也由于车辆荷载的增加和养护维修的欠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既有桥梁不满足规定功能要求的问题已越来越普遍。桥梁的评估方法及加固技术已逐渐成为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着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冲击,如何摆脱目前低层次的竞争水平,以价值增值为核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发展规划基于已建和将要建设的机电系统,提出收费、通信、监控等机电系统及其管理体制的框架结构,明确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各阶段工作,加强对各项目投资
钢轨电位及电流分布,是关系系统安全的重要数据,在高速铁路中,随着牵引负荷的增加,无砟轨道、综合接地系统的采用,较常速铁路,钢轨电位及电流分布变化很大。本文对交流电气化
目前,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大体分为支架法施工和无支架施工两大类。支架法施工多采用满堂支架和门式支架。无支架施工包括缆索吊装施工、悬灌法施工、预制架设施工、顶推施工、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变电站内高电压等级变电设备的带电水冲洗装备。该装备采用了新颖的车载平台设计,适用于大直径变电设备的移动式冲洗作业,应用三自由度机械臂代替人工持
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可移动车辆稽查系统(移动查车系统)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集运动车辆视频检测、车牌识别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车辆检测系统。本文详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