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美国率先在临床中开展鼻咽癌的调强放射治疗。2001年中国各大放疗中心也陆续开展了此项技术。目前有很多文献报道调强放疗不仅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疗效,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鼻咽癌靶区特殊,照射面积大,边缘涉及的危及器官复杂。靶区的正确性和照射区域的精确性是调强放疗的关键。图像引导放疗(IGRT)是伴随调强放疗出现的。图像引导放疗是保证照射区域精确和准确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将依据经典Van Herk PTV外扩计算模型和图像引导次数建立新的计算模型。新模型建立是基于图像引导调强放疗的30例鼻咽癌患者数据,采集了795次治疗摆位偏差数据和126次治疗后摆位偏差数据。依据Van Herk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整个患者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进行了795次图像引导基础上,我们对3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采样5-10次、10-15次和15次以上图像引导摆位偏差数据,分别用三组的原摆位偏差数据和采样数据求其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两两进行t检验,最后得到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A组PTV计算模型,Ma=2.5Σa+0.7δa-1mm,Σa和δa来源于全部患者数据(795次);C组PTV计算模型Mc=2.5Σc+0.7δc+2mm,Σc和δc来源于放疗校正后摆位数据(126次)。B组PTV计算模型:Mb=1/2(Ma+Mc)。为了验证三组修正模型的准确性,我们运用叠加计划进行验证。叠加计划是将治疗前摆位数据输入原计划中,得到实际治疗摆位偏差。只改变等中心数据,计划涉及到的处方剂量、子野形状、子野权重、子野照射剂量(MU)、射野方向、危及器官剂量等均保持不变。通过叠加计划(实际照射次数)与原计划进行对照分析。要求每项均要达到小于5%的剂量偏差。选择合适的PTV,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至关重要。我们分别研究了将全局PTV和残余PTV作为标准计划与相应不同的PTV进行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差异的比较。图像引导调强放疗鼻咽癌计划靶区的算法研究,可以实现计划靶区的个体化,个性化的PTV计算模型,可在减少IGRT次数的情况下达到与每次IGRT一样的治疗效果。这样既可减少患者吸收的额外剂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也可节约治疗时间和额外的治疗费用。个性化的PTV对临床应用具有较大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