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基于入院临床特征,探究单纯颅脑外伤后出现进展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尝试建立一个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的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标准为:1)年龄18?85岁,12小时内入院并完善首次CT检查;2)头颅外伤史明确;3)48小时常规复查头颅CT至少1次;4)符合单纯性颅脑损伤定义,即头颅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专题项目(2020A050515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入院临床特征,探究单纯颅脑外伤后出现进展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尝试建立一个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的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标准为:1)年龄18?85岁,12小时内入院并完善首次CT检查;2)头颅外伤史明确;3)48小时常规复查头颅CT至少1次;4)符合单纯性颅脑损伤定义,即头颅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3分而且其他解剖部位AIS<3分;排除标准:1)近3月内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史;2)入院时有明确可能影响凝血系统功能疾病(例如:肝病、血友病、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3)合并其他解剖区域较为严重多发伤(AIS ≥3);4)入院前大量输液史(补液量≥2L);5)病历资料不全者;6)未能完善CT复查者(死亡或者拒绝检查)。颅脑外伤进展出血性(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定义为与入院首次CT比较,复查CT见新发脑内血肿,或原有颅内血肿体积扩大(超过25%或以上)。所有患者分为PHI组和非PHI组。收集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凝血、CT结果等基线信息,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PHI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β回归系数成比例转换,赋予每个风险因素分数并建立PHI的风险评分系统。并计算每个患者分数,由此定义三个风险组:低风险(0-4分)、中风险(5-10分)、高风险(11-22分);同时比较不同组间PHI发生率、预后、手术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比较三风险组预后的差异。Hosmer-Lemeshow检验用于评估模型的拟合能力,P<0.05则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2例患者中,23.46%(38例)发生PHI。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颅内血肿、中线移位、收缩压、GCS评分、头颅AIS评分、年龄、PLT≤150× 109/L、纤维蛋白原≤1.8g/L、INR≥1.2是PHI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5个独立危险因素:中线移位≥0.5cm(6分)、收缩压≥ 148mmHg(7 分)、GCS≤ 12(5 分)、INR≥ 1.2(4 分)、Fg≤ 1.8g/L(4分)为单纯颅创伤性脑损伤后PHI的独立危险因素。三个风险组发生PHI比例分别为8.4%、24.1%、72%,不良预后概率分别为0%、11.1%、68%,而手术干预概率分别为6.0%、14.8%、36%,以上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该风险评分系统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能力(Hosmer-Lemeshow,P=0.96)和区分性(AUC面积=0.802)。结论:中线移位≥0.5cm、收缩压≥148mmHg、GCS≤12、INR≥1.2、Fg≤1.8g/L为单纯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开发和内部验证了PHI预测模型和一个简便的评分,该评分基于5个入院时可获得的患者信息,可能准确地识别颅脑外伤后PHI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合并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能否从姑息性原发肿瘤切除术中获益目前依然存在很大争议,同时缺乏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来解决这个问题,部分随机对照试验因入组病例困难,病例数量严重不足,最终被迫终止试验。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数据库)来评估姑息性原发肿瘤切除术是否与合并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脏和(或)肺部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颈椎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植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旨在提高ACDF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ACDF手术的患者143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发病时长、随访时长、合并症)、手术资料(植骨材料、手术节段及数目)、临床疗效(满意度、疼痛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的可靶向调控糖皮质激素受体的miR-18a-5p和miR-22-3p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8a-5p和miR-22-3p以及PBMCs与miR-18a-5p和miR-22-3p的比值在诊断和预测MetS的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抗癫痫药物,由于水溶性低,其体内生物利用度较差,临床上常需要较大用药剂量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Ⅱ类药物。由于卡马西平晶型稳定,结构呈电中性,难以成盐,目前主要采用共晶方法来提高其溶解度,但关于CBZ溶解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将从实验(相溶解度理论)和理论(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导体可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日渐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10年前大大提高,而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心脏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大量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取代坏死的心肌组织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非梗死区由于室壁张力的变化发生间质反应性重塑,即心肌间质出现细胞外基质沉积。然而,细胞外基质过度的沉积则会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公共卫生健康的重大疾病。全球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死亡率居第六位。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高感染地区,全国有8000万慢性HBV感染者,约有2000万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肝炎病人,近700万肝硬化患者,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约37万例,其中绝大多数是由H
目的:心血管疾病可对身体产生严重影响,对老年群体危害更大。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有着明显的增加趋势。本次研究引入世界先进的健康管理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应用于临床,早期筛查、识别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手段,以控制疾病风险,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方法:选择我科定期体检无心血管疾病的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其中又以高级别胶质瘤最为常见,约占胶质瘤的70%以上,由于具有高侵袭性、高浸润性的特点,常规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治疗后肿瘤常有残余,患者术后易复发并且向恶性程度更高级别胶质瘤发展,尽管过去十年不断有新的治疗策略被提出并且在临床前阶段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在临床试验阶段的结果却令人不甚满意,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血脑屏障对药物输送的阻滞、肿瘤内的异质性、有效的
目的本研究从中国医疗提供者角度对2型糖尿病(T2DM)的三种治疗方案(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达格列净单药、沙格列汀单药)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为医师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Meta分析: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达格列净联合沙格列汀对比达格列净单药或者沙格列汀单药在二甲双胍基础上治疗由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筛选符合纳排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