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编码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的基因KDM5D是位于于哺乳动物Y染色体上,它能够编码具有Jmj C结构域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此外,KDM5D能够特异性作用于H3K4me2及H3K4me3的甲基残基。国内外研究发现KDM5D基因与胚胎发育,神经性疾病,肿瘤发生均有密切联系。KDM5D在人的肾癌,胃癌以及前列腺癌细胞中起到抑制作用。然而,KDM5D参与个体发育方面的研究较少,具体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771601和3137147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码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的基因KDM5D是位于于哺乳动物Y染色体上,它能够编码具有Jmj C结构域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此外,KDM5D能够特异性作用于H3K4me2及H3K4me3的甲基残基。国内外研究发现KDM5D基因与胚胎发育,神经性疾病,肿瘤发生均有密切联系。KDM5D在人的肾癌,胃癌以及前列腺癌细胞中起到抑制作用。然而,KDM5D参与个体发育方面的研究较少,具体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编码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Kdm5d基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RTPCR及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分析Kdm5d在成鼠精巢、TM3及MLTC-1细胞中的表达发现,Kdm5d在成鼠精巢及小鼠睾丸间充质TM3中表达较高且被定位在细胞核中。因此,本课题选用小鼠睾丸间充质细胞TM3及MLTC-1为实验材料,对Kdm5d基因功能进行研究,为阐明其在小鼠生殖细胞方面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构建敲除Kdm5d稳转细胞系,对Kdm5d基因在小鼠睾丸间充质细胞TM3和MLTC-1进行生物学行为特性的研究。对MTT增殖和细胞周期实验分析发现,敲除Kdm5d基因后,细胞出现G2时期阻滞现象,则细胞无法进入分裂期进行有丝分裂,影响细胞的增殖。此外,敲除Kdm5d基因促进小鼠睾丸间充质细胞的凋亡。随后将Kdm5d基因瞬时转染到MLTC-1细胞中,从而过表达Kdm5d基因。MTT增殖和Transwell实验以及平板克隆实验研究表明,MLTC-1细胞中Kdm5d基因的表达上调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无显著影响。综合上述可得,本课题研究分析了Kdm5d基因在小鼠睾丸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Kdm5d基因表达下调对小鼠睾丸间充质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并对细胞凋亡起到促进作用。由此可以推断Kdm5d基因对小鼠睾丸间充质细胞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骨架(MOFs)由于其具有孔道结构可调节、组装方式多样性、网络结构丰富、结构稳定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MOFs在气相催化、气体存储与分离、质子传导、生物成像、小分子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功能特性为导向,许多具有新颖结构的MOFs不断被获得,例如以荧光检测为导向,许多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MOFs已经被开发出来,并用来检测各种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小分子化合物、硝基爆炸物、阴阳离
SiC陶瓷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导热快等诸多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SiC陶瓷材料断裂韧性较低以及常压烧结难致密等缺点极大的限制其在实际中的大规模化生产应用。而相比于其他增韧方式,颗粒增韧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更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文通过SiC陶瓷基体中引入SiC纳米颗粒来提高常压烧结SiC陶瓷的致密性和断裂韧性,并对SiC纳米颗粒的作用机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开发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增长和资源枯竭的必由之路。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开发海洋的速度不断加快。水下无人有缆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ROV)凭借其良好的机动性和深水作业能力,日渐成为海洋结构物检测维修和水下救援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代替潜水员执行水下复杂环境的探测和维修作业,同时可以深入海洋深处进行资源观测和勘探。水下钻孔作业是海洋结构物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太阳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基于太阳光的光催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资源和能源问题。二氧化钛(TiO2)作为最早被发现的光催化材料,具有高储量、低毒性、高催化活性等优势,促进了光催化领域的发展。常见的TiO2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被利用,但要实现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就要对催化剂进行固液分离。不但增加处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性能的要求逐步提高,然而,晶体管和存储单元的开发已经达到了微型化的上限。解决方式之一是利用能够在极化和磁化两种状态下进行信息存储的多铁材料,通过每一变量的正负调控以实现四种存储状态。但多铁材料数量少、磁电有序发生温度低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其在内存设备中的实际应用。近期,六甲基苯中CH3+和卤化铵(NH4X,X=Cl,Br,I)中NH4+周期性运动导致的磁有序被报道,
捕食者-食饵模型一直是生物数学领域中的热点研究模型之一,生物种群生存与灭绝条件的研究对生态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两类随机Leslie-Gower捕食者-食饵模型的一系列动力学性质。绪论里介绍了Leslie-Gower捕食者-食饵模型的由来,以及学者们对一些确定性和随机Leslie-Gower模型的研究。本文借助了遍历不变概率测度的Lyapunov指数这一概念研究两类模型。第二章研究了一个具有Be
病毒感染寄主组织是通过其表面特定的蛋白与感染胞体外表的蛋白之间的互作来完成的,当寄主的组织被侵染后,病毒会使用寄主的化合物来完成基因组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新病毒颗粒的组装、释放等过程,所以预测病毒蛋白质-宿主蛋白质的互作关系对于揭示病毒感染寄主机制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预测病毒-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当前生物信息领域所面对的重大挑战。预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方法和计算学方法两种,传
受到自然界中存在着种类丰富的天然分子马达的启发,研究者通过模仿成功制备了人造胶体马达。化学驱动胶体马达能够利用其表面上不对称分布的催化剂在胶体马达周围构建不对称场驱动胶体马达运动,其中气泡驱动机理是化学驱动马达中最典型的驱动机制。气泡驱动具有高效的能量利用效率,受溶液中电解质影响较小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学、环境治理、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对可批量制备的、尺寸较小的气泡驱动空腔结构胶体
近年来,随着生物数学的发展,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在捕食者-食饵模型中引入适当的功能反应函数、时滞、扩散以及非局部竞争项等可以更好地描述种群的动力学行为。本文将讨论一类具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分别研究不具非局部竞争项和具非局部竞争项模型的动力学性质。一方面,分析不具非局部竞争项捕食者-食饵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首先,讨论不带时滞和扩散模型的平
细菌在自然界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维系着各种平衡,而在人体内诸如肠道、皮肤等器官中细菌的存在更是帮助我们完成各种生理生化功能,帮助我们完成仅靠我们自己无法完成的事。而另一方面,细菌中的一类致病菌也会引起我们的疾病,即使抗生素的出现对抗了这类致病菌的致病能力,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抗生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一种天然的对抗细菌的生物——噬菌体,就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通过对噬菌体的改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