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自发明抗生素以来,西方医学使得传染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治愈率明显提高。在人们以为即将消灭传染病之时,近年来爆发的SARS和甲流等新发突发传染病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变迅速、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尤其是新发突发传染病,此特点更加明显。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各种新型细菌和病毒在人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已经侵袭人体而导致呼吸系统甚至神经系统的严重症状。病原微生物难以在短时间内确定,疫苗的研制周期逐渐延长,病发的短时间之内通常没有对症治疗药物,从而导致传染病转入急性期,或者导致大范围扩散。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的优势逐渐突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传染病爆发时,中医药并不能第一时间干预,且临床疗效参差不齐,这成为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发挥优势的主要瓶颈之一。提高传染病的中医药临床疗效是本课题的宗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借鉴古今名医经验,提高现代医生主观辨证论治水平;第二,充分认识影响新发突发传染病发病和辨证论治过程的客观因素,以整体观念审视疾病,重视其在治疗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第三,在继承的基础上,扩展既有的理论体系,形成适合新发突发传染病治疗的新学说,新模式。因此,本课题也以上述三点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数据挖掘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从医者的主观和客观角度出发,探索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有效方式。首先,以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古人经验。辨证论治,作为中医临床的主要特点,是一个严谨的思辨过程,需要有以往经验作支撑。因此,对名老中医经验的学习则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主要途径。现代中医药治疗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主要理论基础为温病学,而吴鞠通作为温病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学术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研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者甚众,但是对于《吴鞠通医案》的系统研究者却不多,将两书内容合并研究吴鞠通学术思想者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课题更加系统的研究了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对其所著的《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的外感病的治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数据来源来源于《温病条辨》全部条文和《吴鞠通医案》中属外感热病的医案,数据挖掘方法以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为主,得到吴鞠通“症状-病因”、“病位-病因”“病因-中药”“病位-中药”“症状-中药”“中药-症状”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舌诊运用规律以及治疗发热伴神经系统症候群的学术经验,得到的数据挖掘结果和临床经验相符,说明数据挖掘可以作为中医古籍资料提取的工具,但仍需要有临床数据支持,且临床需考虑的因素众多,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进行临床验证。第二,传染病影响因素的作用方面。中医之所以临床疗效不佳,还在于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太多的客观因素。中医讲究整体观,对于数据挖掘所得到的古人经验不能只是简单的应用于临床的每一位患者。因此对于临床辨证论治不能以偏概全,而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考量影响发病、病情传变和预后的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和辨证论治的过程中主要受到自然因素和患者体质因素的影响。因此本课题还对自然因素和体质因素在传染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外感病因学说形成的历史上,自然因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每一次病因学说的形成都和当时气候环境的变化有关。自然因素和体质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个体发病与否,影响着传染病的传变和预后。吴鞠通在温病辨证论治过程中非常重视运气学说,分析病情时会将运气理论所推演出的自然界气候变化考虑在内,其在温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视顾护津液,是他对体质因素中的体现之一。第三,在传承创新理论方面。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认识到现有中医传染病理论体系的不足,并勇于借鉴现代医学观点去补充之。本课题认为“六淫”能概括外感热病的所有病因,但为了从病因上区分疾病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提出现代新发突发传染病“六淫毒”的病因学说,并结合现代的病原微生物学说,尝试对微生物进行五行属性定义,研究并不充分,今后当继续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