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 CRP)发病相关因素、病理类型和体质分型的关系及针对大肠息肉不同体质提出干预策略。我们对近50余年间非体类消炎药预防大肠息肉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息肉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分型的关系;基于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大肠息肉干预策略的提出。研究方法:(1)利用标准文献检索方法,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通过PubMed、 CNKI、 CBM对中外医学文献进行搜索,收集国内、外1960年-2012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对非甾体类消炎药预防大肠息肉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2)收集2007年1月1日-2012年2月29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住院的并完成结肠镜检查的180例大肠息肉患者及133例未患大肠息肉病例,通过采集两组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大肠息肉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3)对2011年11月1同至2012年2月29同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93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息肉与中医体质分型的关系。(4)基于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大肠息肉干预策略的提出。结果:(1) Meta分析显示:OR=0.68,95%CI(0.46,1.00),整体效果检验Z=1.95,P=0.05,据此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非甾体类消炎药可预防大肠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对住院的180例大肠息肉患者及13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HDL-C、 LDL-C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年龄(OR=1.026;95%CI1.003—1.05)和吸烟(OR=3.514;95%CI1.647—7.496)是大肠的危险因素;对大肠息肉组内84例腺瘤性息肉患者及74例非腺瘤性息肉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未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2个息肉(OR=6.74;95%CI1.708—26.603)和年龄(OR=1.043;95%CI1.008—1.080)是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3)93例大肠息肉患者中腺瘤性息肉患者46例,非腺瘤性息肉患者4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OR=1.073;95%CI1.030—1.118)、痰湿质(OR=4.992;95%CI1.325—18.950)、湿热质(OR=4.796;95%C1I1.437—16.009)是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4)基于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大肠息肉干预策略的提出。结论:(1)通过Meta分析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能预防大肠息肉。(2)本研究表明大肠息肉的发病可能与年纪、性别、吸烟、血清HDL-C降低、LDL-C浓度升高相关,年龄、吸烟是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患大肠息肉的风险:同时存在2个息肉和年龄是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患腺瘤性息肉的风险。(3)年龄、痰湿湿体质、湿热体质是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患腺瘤性息肉的风险。(4)基于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大肠息肉干预策略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