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起点和基点,正确理解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哲学基础。但是,历史上存在着不少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进行“费尔巴哈化”理解的倾向和现象。本文试图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对集中的剖析,来还原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哲学。本文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马克思立足于实践来考察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费尔巴哈却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看成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费尔巴哈企图以感性的直观来观察世界,解释人类历史,马克思则坚决摈弃这种感性的直观,这种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因而从唯物主义本体论、认识论、人本学、历史观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正是在这一批判扬弃的过程中,马克思创立了崭新的哲学一一实践唯物主义。本文以实践观点为主线阐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扬弃。首先,在唯物主义本体论上,马克思认为感性的本质是实践,人的活动的本质是实践,人与环境的关系本质上也是实践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这-中介才能认识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对象。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一个否定事物现状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只有通过劳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周围环境以适应自身的需要,所以实践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本体。其次,在唯物主义认识论上,马克思扬弃了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维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的,它们也是依赖于实践活动的,如果只依赖于感性的直观,那么认识的水平也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人类发展也不会出现今天成就。第三,在历史观上,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个人是从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结成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人类社会,所以人是社会性的存在。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同机器相异化,使人与人的关系成了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人类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只有被剥削阶级自己掌握生产资料,大力提高生产力,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才不被金钱奴役,不被物质所异化,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运用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指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导工人阶级为自身的发展而斗争,进而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最后,在发展方向上,本文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关系问题的后续发展和建构向度做了简要的理论阐述。本文认为,关于两个马克思的问题、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唯物主义关系的问题、关于西方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成果等后续问题的持续、后续讨论,都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