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研究——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更新有着向“美”的空间建设的新任务,特别是对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而言,城市更加强调营造“美”的氛围。大旅游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由景区向城市过渡,都市旅游吸引物从单一的景点过渡到具有游憩环境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然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城市规划中,都倾向于从商业中心、景区、公园绿地等某一种或两种展开视角,缺乏整合研究与规划。  本文借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模式,聚焦具备商业中心、A级景区、公园绿地、文化街区、滨水空间、城市广场、活动场馆7种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单元中3种及以上的重点区域----斑块,并将斑块之间通道、所在区域分别视为廊道和基质,同时又将斑块视为供给汇,居民及外来旅游者出发节点视为需求源。由此构建了包含供给汇与需求源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然后,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ArcGIS工具,对上海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斑块-廊道-基质及相关等级进行定量研究,最后以属地化管理、智慧旅游休闲信息服务这两者与上海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斑块-廊道-基质空间模式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在上海斑块-廊道-基质实证研究时,本文认为要具备3种及以上空间单元,并且核密度指数达到0.5以上,同时参考各区县“十二五”旅游业规划及实际空间组合情况,才可以选划为斑块。然后本文从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及滨水线中选划出连接2个及以上斑块的通道为廊道,共选出56条廊道。为了客观估算斑块、廊道等级,本文通过专家打分及层次分析法,得出斑块、廊道要素层及指标层的权重。其中斑块要素层空间单元发展水平、空间单元组合水平、所属区县经济及旅游发展水平权重分别为0.62501、0.23849、0.13650,然后对斑块的相关数据极差标准化处理算出最终值,最后分为5个等级。与斑块方法类似,得出廊道要素层廊道自身重要性、廊道旅游休闲连通性及廊道3000米范围内斑块数量权重分别为0.22554、0.10065、0.67381,廊道也分成5个等级。最后得出上海以本地居民及5个外来旅游者出发节点为需求源,42个等级斑块,56条等级廊道所组成的上海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斑块-廊道-基质空间模式。然后,在此空间模式上,提出无明确管理主体的斑块,以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中的街道作为管理主体,其他主导性空间单元所属部门作为辅助部门的建议。在空间模式的统筹化管理上,以智慧旅游信息与空间模式融合发展理念,提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管理中心为核心和以网络节点、空间节点服务为支撑的服务体系,与空间模式的斑块-廊道有机结合优化上海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旅游者的人数规模逐渐增长,但是旅游业也会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依据生态足迹理论及计算模型基础上,对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实地
贵州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岩溶环境,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脆弱。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本文以毕节地区的毕节市为典型样区,首次选用CBERS02B和SAR数据的配合,探讨两类
2012年,第24届国展(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又隆重登场了。这样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摄影赛事,在今天比赛多如牛毛的环境中,以行业带头人的勇气与姿态,在全国首次开创了多媒体类作品评比。与其他的三个传统比赛类别(纪录类,艺术类,商业类)不同,多媒体类作品不是从摄影内部的内容、手法和审美特征来划分,而是跳到了摄影之外,将平面静态的摄影与动态活动的视频影像结合,并配以音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介手段,在数字媒介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如何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经济联系的中间环节
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景观类型的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城市作为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和流动的集中区域,往往忽视了生态效益在城市中的作用,而城市规划和建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是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分析和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分类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解决。《分类——一种常用方法》是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后的一段阅读材料。笔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渗透分类思想为主线,设计了数的分类、形的分类、用分类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个板块。从
本文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作为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课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灵秀山森林公园这一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案例的研究,提出了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