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逋,宋初著名隐士,以梅花诗闻名于世,后人无论对其人品,还是诗作皆赞赏有佳,然其无心留名后世,诗歌成则弃之,故大部分诗歌遗失,保留且流传下来仅三百余首。各种史料虽对其人、其事虽多有记载,无奈大同小异,且又多以其隐逸后之事为多,故其人生大部分行踪,尤其是其早年行踪无法确定,留下很多待解之题。本论文侧重点于对林逋其人的研究,结合林逋的诗文和相关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加以推理,考证出林逋隐逸前曾居杭州,迁奉化,到宛陵,北上求学,后放游,居曹州,再南下。林逋的隐逸属于儒者之隐,文人气息浓郁特,林逋植梅,开启梅花诗新篇章,爱书善琴,以琴寄情;喜景善画,画中而见诗,诗中亦有画。林逋一生交游广泛,依其交游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类:一者和林逋有一定师生关系的人,一者在宋初政治或文学上较有影响的人,以及僧人和隐士等方外之人,通过其交游考,考证出林逋相对具体的隐逸时间,以及其一些诗文和事件的大致创作和发生的时间,反应出林逋的思想和性格。作品考证上,以署名为林逋的《省心录》一书为考证对象,此书是否为林逋所创,一直以来有争论,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尤其是四库馆臣的论证思路上,将《省心录》和《省心杂言》进行比较,发现此两本书实为一书,只排版不同而已,再详细分析被认为是此书几个作者,结合此书序跋等材料,最后确定此书的真正作者并非林逋。除此外,笔者还就林逋诗集各种版本刊刻和流传情况作了简要综述。论文最后结合前文研究,探询其隐逸思想形成,林逋深受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对其思想性格、情趣爱好、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林逋隐逸思想形成是有个变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他隐逸前和隐逸初的隐、仕两种思想的冲突,到后来才慢慢回归真正的平淡,成为真隐;林逋之所以最终选择隐逸之路,这是因为他个人的政治理想同宋初现实的矛盾,其性情人格同官场的冲突,以及宋初整个文化审美心理转变的推动和林逋受佛老思想的影响多重因素作用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