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国际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不仅在贸易投资上相互竞争与合作,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上也相互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经济大国货币政策跨国的溢出效应越来越明显,次贷危机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货币政策上的大动干戈正是这一点最好的写照。于是,人们开始更广泛地关注对货币政策跨国溢出效应的研究。世界经济对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国的敏感度持续上升,所以这些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得到国际学者的广泛研究,而相对来说,一些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影响效果,还未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纳入模型中进行分析。本文对货币政策跨国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关于货币政策跨国溢出效应的问题,本文根据总需求总供给理论建立两国模型进行研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问题。从理论分析中,本文认为货币政策跨国传输会存在溢出效应的影响,并且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央银行很难有效的控制最优货币供给量,国内国际双重因素导致货币需求的变化也不易预测,从而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传导产生影响,使经济的发展产生波动。其次,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在溢出效应问题上的优势,本文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样本选取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欧元区,印度,巴西,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各个国家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为2001年——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实际利率,总消费,总投资,贸易量,劳动力人口数7个变量,权重矩阵采用双边贸易权重表示。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理论模型分析认为货币政策跨国传输会存在溢出效应的影响,中央银行很难有效的控制最优货币供给量,国内国际双重因素导致货币需求的变化更加不易预测,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对本地区宏观经济的直接效应为负,而溢出效应为正,表明货币供应量增加后,对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造成负向影响,但是对相邻地区会造成正向影响。说明货币供应量在调控本地区经济中已处于过度使用的状态中,不再对宏观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当审慎使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控手段。实际利率对本地区的宏观经济的直接效应为正,而溢出效应为负,表明利率是调控本地区宏观经济的有效手段,能够对本地区的宏观经济产生正向影响,采用利率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会带来较好的效果,但是利率政策的实施会对相邻地区的宏观经济产生负向效应,不利于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也侧面证明了众多学者对于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货币政策的“以邻为壑”效应的研究结果。为此,各国货币政策之间需进行协调与合作,以降低负向溢出效应,谋求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