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化激励模式是适应人力资源资本化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重要的管理创新.近年来,证券化激励模式在世界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证券化激励在企业员工激励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增加,其运作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证券化激励模式包括多种不同的类型,企业根据人力资源状况、业务规模和经营目标等不同情况灵活选择,主要有:管理层收购(MBO)、员工持股计划(ESOP)、薪酬性股票期权(CSO)、时间有价证券(NTS)、股票增值权(SAR)等.不同类型的证券化激励模式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从宏观上考察,各种不同类型的证券化激励模式对市场环境及法制环境的匹配性有共同的要求;从微观上考察,各类型证券化激励模式的运作方法和适用条件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以共性为基础,研究我国实施证券化激励宏观环境的缺陷及治理;以特性为基础,对各类型证券化激励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企业选择实施证券化激励模式的策略,才能为证券化激励模式的系统研究建立一个合理的体系,并体现对我国企业的实践指导意义.基于以上思路,本文首先通过研究证券化激励模式的内涵、共同特征、产生的理论基础、发展趋势等建立理论框架,其中包括了前人对证券化激励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一些成果;其次,对ESOP、MBO等各种不同类型证券化激励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作用机制分别进行阐述;再次,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证券化激励模式的效果、成本、适用范围和影响进行比较,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企业实施证券化激励微观选择要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证券化激励模式的特点相匹配为原则,同时指出了我国宏观环境中不利于证券化激励模式发展的缺陷和治理对策.最后,选取了部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施证券化激励的案例并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