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踇外翻畸形不仅是一个古老并且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足部疾患。它在造成足部疼痛及畸形的疾患中的发病率约占7%,该疾患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群体的踇外翻畸形的发病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踇外翻畸形不仅是一个古老并且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足部疾患。它在造成足部疼痛及畸形的疾患中的发病率约占7%,该疾患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群体的踇外翻畸形的发病率比男性群体高出很多,保守估计女/男发病率比值约为8:1。在发生踇外翻畸形时足的外观和生物力学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疾病进行性加重以及患者年龄的增加,因此踇外翻畸形在中年以后的女性群体中更加常见。当发生踇外翻畸形时不仅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足部外在的审美体验。目前认为踇外翻畸形是一个多病因疾病,其中相关因素有年龄、性别、遗传、平足、穿鞋、外伤、内侧序列稳定性等。迄今为止,关于踇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式亦有百余种,这些手术方式或许可以部分或者完全纠正足部畸形和恢复功能,但是手术治疗只能处理已经产生明显症状的踇外翻畸形,而对疾病的认识及预防等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目的:在踇外翻畸形的病因学中足内侧序列与踇外翻畸形有明确的相关关系,在踇外翻畸形患者群中第一跖楔关节面总是倾斜的,但是目前却鲜有进一步的研究对其进行探索。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科研方法分析在中老年女性踇外翻群体及中老年女性非踇外翻群体中第一跖楔关节角(FMCA)有无区别,以及在中老年踇外翻女性患者群体中踇外翻与哪些因素相关。本研究旨在为踇外翻病因学的探索增加可能方向,为踇外翻畸形的发生进行预防及干预以踇外翻手术及术后康复提供指导,避免及延缓畸形发生及术后复发。方法:统计2014年6月至2019年10月因踇外翻相关疾病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足外科就诊的中老年女性共89足,其中符合条件共45足纳入本研究记为踇外翻组。再选出与之匹配的因其他原因就诊的符合条件的非踇外翻中老年女性45足记为非踇外翻组(对照组)。通过相同的测量标准来测量这两组正位X线片上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及第一跖楔关节角(FMCA),以统计学的方法验证踇外翻组与非踇外翻组间第一跖楔关节角有无差异,踇外翻组中第一跖楔关节角与踇外翻角和(或)第1、2跖骨间角是否相关,最后根据结果分析其意义。结果:踇外翻组年龄58.6±9.4岁,第一跖楔关节角36.1±5.4°,踇外翻角37.8±11.0°,第一、二跖骨间角15.8±3.4°。非踇外翻组年龄54.8±11岁,第一跖楔关节角19.6±5.9°,踇外翻角14.4±3.3°,第1、2跖骨间角9.6(第25位8.2°第50位9.2°第75位10.9°)。根据小样本t检验,p<0.05,两组群体间第一跖楔关节角存统计学差异。在踇外翻组中分别应用Pearson检验,两次检验P<0.05,均有意义。踇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与第一跖楔关节角间相关检验成立。结论:在基于本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可以说明在统计学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正常中老年女性群体及踇外翻中老年女性群体中第一跖楔关节角是有差异的,在踇外翻中老年女性群体中第一跖楔关节角与踇外翻角及第一、二跖间角是相关的。在此理论基础上可以通过测量第一跖楔关节角而发现潜在的踇外翻高危群体,从而进行提前干预以避免踇外翻畸形的发生或者延缓其发生严重畸形的时间。除了发现高危人群的作用,也可以在第一跖楔关节未发生松动的前足源的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行相关的术后干预以避免踇外翻畸形的复发。
其他文献
功率半导体是是电子电力领域的重要元器件,在全场景的控制系统中都扮演者重要角色。技术推进到现在,VDMOS凭借其输出功率大、开关速度快、工艺成熟度高得优点占据着主流的位置,并且还具备不俗的上升空间。我国经过多年艰苦攻关追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国外尖端技术差距依然不小。当应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航天领域,VDMOS应当保证在强辐射环境中不失效,不影响航天器正常的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抗辐照能力。在此领
当今,机械行业正朝着高速化、高精度化发展,对于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旋转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滑动轴承作为支撑的转子系统中,轴承制造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系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多相电机驱动系统相比传统三相电机驱动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多控制自由度和低直流电压供电等优点。本文以双三相感应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其控制策略和调制技术、容错控制技术和全阶观测器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双三相感应电机正常运行时的矢量空间解耦(VSD)控制策略。将双三相感应电机的绕组模型按照矢量空间解耦(VSD)理论解耦到3个正交的谐波子空
研究背景: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与输血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TRAL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尚无针对TRALI的特异性疗法。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干预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降低炎症等方面。然而内皮细胞的活化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至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为了满足国民生产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适时地提出了建设“一强三优”,智能化、数字化、一体化坚强电网的战略目标,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
本文旨在探讨一名优秀高中英语教师所使用的阅读教学策略。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输入假说和归因理论,方法论理论是扎根理论。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现有阅读教学策略,为高
为缓解井工生产过程中工作面的接替紧张,平朔井工一矿采取了上一个工作面回采时,掘进下一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方法,形成上下工作面在间隔区段煤柱条件下的“迎面掘巷”。由此,邻近工作面综放开采产生的扰动对下一工作面回采巷道自身掘进产生了强烈的动压影响,这将非常不利于下一个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的变形控制。本文以平朔井工一矿9煤19109辅运巷掘进过程中受邻近19108工作面采动影响为背景,以控制19109辅运巷稳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m Alb)、肾脏纤维化、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含量及肾脏AngⅡ、A
氮沉降和暖干化是我国东北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它将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东北温带阔叶红松林中2个关键树种——红松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氮(N)添加和水分胁迫条件下其幼苗生物量及叶、茎和根等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动态,以及各植物器官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储存与消耗。主要结论如下:(1)红松与水曲柳幼苗生长对N添加和水分胁迫的响应有明显差异。红松对水分胁迫更
近年来,ETFE气枕作为外部围护结构已广泛应用于水立方等大型建筑结构中。气枕在受荷状态或自由振动状态下,会体现出典型的气-膜耦合作用,在静力方面,气-膜耦合作用体现在膜面变形、内压变化与气枕刚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动力方面,气-膜耦合作用主要体现为内充气体的附加质量影响。由此可见,气-膜耦合作用对气枕力学性能影响较大,而目前尚未发现有文献对ETFE气枕的气-膜耦合作用开展定量研究。定量分析气-膜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