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的母语——捷克语是印欧语系语言的一种,而且它属于所谓的“屈折语”(flektivni jazyk; inflecting/fusional language),是“综合语”(synteticky jazyk; synthetic language)语言类的一种。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是所谓的“孤立语”和“分析语”(izolacni/amorfni a analyticky jazyk; isolating and analytic language),因此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它,可以发现汉语言和捷克语之间的差异很明显。本文将简介汉捷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时间范畴表达的对比。笔者采取的是对照的方法来对汉捷两种语言进行相关对比,因此除了语言理论之外,笔者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例与相关解释让读者更加容易了解汉捷语言在时间范畴表达的差别。由于捷文主要依靠着动词来进行时态变化,所以笔者在此篇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强调动词在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的语法作用及其在语法方面的分类。本文中的前四章要给读者提供不可或缺的关于汉捷两种语言中的动词语法理论,而接下来的内容的目的为通过实例集中说明动词的时间范畴表达的问题。此论文里第二章的一部分的任务是给读者带来捷文中的一种综合变位示范,而它从词法角度提供了笔者母语中所存在的时态表达的变化。本文中的其他实例大多数都分析两种语言的句法这方面的语法,并且相关解释中也提供了实例中所出现的捷克语动词的分析。因此,本文能够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较为清楚地论述汉捷两种语言中的时间范畴表达的差异,对汉捷语言的比较分析作出一定的贡献。读者能够发现为了研究汉语中的时间表达及其变化,一般要分析汉语中的整个句子(多注意句法),因为汉语中的动词在表示时间时是缺乏独立性的。这与捷克语中的动词具有很大的差异,因为笔者的母语中动词的独立性很强。因此,分析捷文中的时态表达时,要多注意动词本身的词形与变化(多注意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