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诚实守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和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积极有效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助于构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理论框架,也将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学术界深入研究此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要求人们诚实守信,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复兴重任,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的认识和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为基础,利用文献法、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文献资料,对“传统诚信”、“现代诚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相应的阐述。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普遍的问题,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几所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在学术、经济、求职和交往等方面诚信缺失的表现和问题,同时也客观地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原因。文章最后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强化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通过完善高校德育教育、重视师德建设和加强制度建设来实现;高度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建设,即加强诚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形成诚信的校园舆论氛围;提高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辅助作用,教育主体为家长,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以及要和子女及时沟通;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要求大学生要牢记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诚信意识,提高法制观念,最后要形成诚信的行为习惯,做到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