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骨性Ⅲ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差异,探究颈椎骨龄因素对骨性Ⅲ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形态的影响,为不同骨龄上气道参考值的建立和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期间到厦门市口腔医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青少年患者180例,其中Ⅰ期高角型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Ⅰ期低角型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Ⅰ期均角型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根据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将高角型患者分为4期:Ⅰ期30例(男14例,女16例)、Ⅱ期34例(男16例,女18例)、Ⅲ期26例(男14例,女12例)、Ⅳ期32例(男16例,女16例),将患者CBCT图像导入Dolphin软件,完成上气道重建和形态的测量。使用SPSS 23.0软件对骨性Ⅲ类男女上气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对数据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两两比较;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选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1.Ⅰ期男性V_总、H4、V4值低于女性(P<0.05);Ⅱ期男性V1值高于女性(P<0.05);Ⅲ期男性S3、V3、H4、V4值高于女性,男性H2值低于女性(P<0.05);Ⅳ期男性AP2、LAT4值高于女性,男性S1值低于女性(P<0.05)。除了上述差异,其他测量项目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2.从Ⅰ期到Ⅱ期,男性V_总、H1、LAT1、AP1、LAT2、LAT4、AP4、V4值和女性H1、AP1、V1、H2值逐渐增大(P<0.05);从Ⅱ期到Ⅲ期,除男性LAT1、H2、LAT2值和女性AP1、LAT2、AP2、V3、AP3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测量值逐渐增大;各测量值从Ⅲ期到Ⅳ期基本无变化(P>0.05)。3.男性高角组除了H3值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测量值低于低角组;女性V_总、S1、S2、LAT2、AP2、S3、LAT3、AP3、V4值均是高角组低于低角组(P<0.05);男性S1、LAT1、AP2值和女性H1、AP1、V2值,均是高角组低于低角组和均角组(P<0.05);女性高角H2、S4值低于均角组(P<0.05);其余测量值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上气道测量值与颅颌面结构存在相关性。SN-GOGN和V_总、S1、AP1、S2、LAT2、AP2、V2、S3、LAT3、AP3、AP4、V4呈负相关(P<0.05);ANS-PNS除与AP2不成线性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之间呈正相关(P<0.05);GO-GN除与LAT1、V1、AP2、H3、AP4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与其他指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1.随骨龄增加,上气道各测量值均有增大。2.上气道形态特点存在性别差异。3.对于骨性Ⅲ类患者来说,垂直骨面型不同会影响上气道的间隙,其中高角患者间隙最小。4.上气道形态大小与颅颌面骨间有一定关系,二者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