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史上的重大变革,它作为新兴的交通方式,以其大运量、高速度的优势,为城市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供重要推力,为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保障。高铁客运枢纽不仅具有交通节点的功能,也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复合体,区域间人流、物流、能量流的转换与其换乘效率的高低密不可分,在此前提下基于“绿色换乘”的理论视角,揭示枢纽站在换乘布局、换乘方式、运能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共分7章:首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阐述,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建立本文的研究框架,包括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章主要对绿色换乘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第3章通过对比大城市高铁枢纽换乘的布局特征,发现烟台高铁枢纽多交通方式换乘的组织布局集约化、复合化程度不高,枢纽站对周边土地的商业发展等拉动性作用不明显,土地利用率不高。第4章通过问卷得到烟台高铁枢纽各换乘方式比例不协调,绿色换乘率低于青岛高铁枢纽绿色换乘比例、市内通勤出行比例。第5章通过计算烟台站各辅助交通方式的集散能力,得到烟台站运能协调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并以运能匹配度为约束条件,以系统费用最少为目标建立运能优化模型,发现对烟台站而言,适当抬高常规公交车的运能配比,降低出租车和私家车的运能配比时达到最优。第6章从提高多交通方式的立体复合、加强周边地块的土地集约化、提升公交服务体系、科学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优化换乘方式配比等角度为烟台高铁枢纽的绿色换乘提供决策支持。第7章是对前6章内容的综合评述,并对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待深入部分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