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从最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主生产,随着改革的深化,引进技术和合资生产的方式逐渐活跃起来,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将汽车产业推向诸侯割据阶段,合资规模不断扩大,合资的层次和深度及广度前所未有。2004年至今,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主开发与创新阶段,开始转向重视引进吸收和自主开发,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在产量规模方面从1956年到2005年的49年间,我国汽车年产量从0增长到570.77万辆,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适应了国家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却也引发出一些制约其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矛盾。本文以此为研究起点,研究与评价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对于帮助识别企业竞争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地位,有的放矢地从根本上提升和优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在市场上的应变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企业竞争力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揭示了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为确定竞争力评价指标奠定了基础。灰色系统理论是本文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方法论,是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建立的框架。其次,从我国汽车行业规模、空间布局和效益三个方面探讨了汽车行业的基本特征,总结了行业目前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给作为汽车企业中的佼佼者的汽车上市公司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趋势。最后,构建了包含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五个纬度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选取沪深两地上市的十一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进行综合竞争力排序,详细分析了评价结果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提升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