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热带水稻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氮组分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ary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是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经过4年不同管理措施处理的水稻土为基础,设置了不施氮(CK)、常规施氮(CT)、单独秸秆还田(ST)和秸秆配施氮肥(CTST)四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等量氮素投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热带土壤-水稻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氮组分含量、植株氮素吸收以及肥料氮素去向的影响,并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种植系统氮素的组成特征,为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和提高稻田氮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还田增加了水稻种植系统中CH4的排放,秸秆还田处理CH4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P<0.05),CTST处理是CT处理的27.53倍。秸秆还田增加了系统中CO2的排放,CTST处理CO2的吸收量比CT处理降低27.14%。氮肥施用显著增加了N2O的排放,施氮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P<0.05),而秸秆还田降低了N2O的排放,CTST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比CT处理降低49.11%(P<0.05)。施氮处理全球增温潜势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处理中CTST处理比CT处理减少了68.78%。2.秸秆还田促进了田面水p H的升高与无机氮浓度的下降。CTST处理相对于CT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无机氮的含量(P<0.05),提高了可溶性有机氮占可溶性总氮的比例。ST处理成熟期各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均明显降低。各处理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CTST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TST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酸解性全氮的含量与占土壤全氮的比例。除了ST处理,其余各处理非酸解氮含量及占比明显下降。秸秆还田促进了氨基酸态氮的增加,其中CTST处理各生育期均高于ST处理。施氮促进了分蘖期与抽穗期酸解性铵态氮的增加,但CTST处理显著低于CT处理。施氮促进了抽穗期氨基糖态氮的降低,但促进了成熟期氨基糖态氮的增加,其中CTST处理高于CT处理。各处理未知态氮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施氮促进了未知态氮的增加,其中CTST处理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茎叶与根的生物量均以ST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水稻茎叶成熟期的氮累积量,其中CTST处理高于CT处理。CT处理成熟期茎叶累积氮来源于肥料氮的量比CTST处理提高了14.97%,CTST相比于CT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茎叶与根累积氮中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且茎叶的降幅随水稻生长逐渐增大。4.通过15N去向分析得知,氮损失占施入肥料氮的比例为54.66%,水稻植株吸收占23.87%,土壤残留占21.47%。相比于CT处理,CTST处理植株对肥料氮的吸收提高了17.44%,肥料氮的损失量降低了8.22%。
其他文献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房受到不同程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刺激后的炎症表现。病原菌侵入乳导管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作为奶牛乳腺组织第一道防御屏障,启动了对病原菌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Micro RNA(miRNA)是一类负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RNA分子。研究表明,miRNA在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泌体是细胞内部的多泡体(MVB)与细胞膜融合后排出胞外的、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直径为40
背景与目的: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奶业的政策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奶牛年单产稳步提升的同时,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给牛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NEB)所致的卵巢静止(IO)是卵巢功能暂时性紊乱的一种病理性乏情,不但影响奶牛产后卵巢机能恢复,妨碍正常的发情配种,而且会降低奶牛繁殖效率,现已成为制约规模化牛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有关NEB所致的奶
奶牛泌乳早期易发生代谢应激,此阶段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非常关键。维生素E(VE)有重要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然而,由于VE亚临床缺乏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缺乏快速的检测方法,早期很难监测,在规模化牛场高产奶牛发生率可高达20%以上,正在成为危及奶牛健康的一种代谢病。为此,本研究采用非靶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奶牛产后VE亚临床缺乏奶牛和健康奶牛的血清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并用质谱多重反
奶牛乳腺炎是世界公认的奶牛三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对奶牛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位居各类疾病之首。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引发乳腺炎的病原菌之一,其细胞壁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主要致病因子,能够诱发多种细胞炎症、凋亡与自噬。乳腺上皮细胞是奶牛乳腺组织的主要功能细胞,可通过分泌各种免疫调节因子来抵抗外源病原菌的感染。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主动向胞外分泌的小囊泡,可携带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原菌,其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常用的抗菌药物对其治疗效果有限,极大的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的治疗难度。而噬菌体可以高效快速裂解耐药菌,成为近年来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疗法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对生物被膜的作用机制研究却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深入研究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噬菌体的抑菌能力,着重分析噬菌体对生物被膜的作用,对揭示金
土壤盐渍化可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下降。代谢产物是植物体在内外因素的调控下基因转录的结果,是植物体表型的物质基础。为研究和解析耐盐分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氯化钠(Na Cl)处理的普通菜豆根系为材料,在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了普通菜豆响应Na Cl的分子代谢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迫下对黑芸豆和奶花芸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根系长度、表面积、平
在能量负平衡状况下,围产期奶牛启动脂肪动员以满足机体能量的需求,而脂肪动员产生的大量非酯化脂肪酸(NEFA)会使甘油三酯在肝脏蓄积,导致脂肪肝的形成。而且能量负平衡下高浓度NEFA引起的肝脂肪蓄积与胆固醇合成不足有关,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组装,且VLDL是将甘油三酯运出肝外的主要方式。然而在能量负平衡下奶牛肝脏胆固醇代谢调节机制仍未清晰,而探究胆固醇对能量负平衡导致的肝脂沉积的调控代谢机
汽爆膨化技术多在食品和动物饲料领域应用,但在大田生产领域的应用还未见报道。秸秆汽爆膨化具有破坏秸秆纤维间聚合力,增大秸秆内表面积,使其更易被微生物分解、消灭秸秆自身携带病虫卵等的作用。为明确三大作物秸秆汽爆膨化后对水稻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秧苗素质的影响,水稻秸秆汽爆膨化与氮肥用量对水稻生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采用室内和室外大棚及盆栽相结合,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开展试验研究,以期为
莠去津化学结构比较稳定,在环境中不容易降解,在土壤中的残留期比较长,为研究残留于土壤中的莠去津对玉米田的后茬作物谷子造成的药害影响,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莠去津溶液浓度对3份谷子品种发芽势、发芽率和死亡天数的影响确定谷子耐药筛选的最适浓度,以100份不同品种谷子材料进行萌发期耐药筛选,根据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这6个指标筛选出20份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对耐药性进一步鉴定分析,旨在选
豆科作物本身有根瘤可以自身固氮,氮素与根瘤固氮及豆科作物生长的关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按氮素施肥计划表(充足供氮)施肥对豆科作物氮代谢影响的机理目前仍然没有相一致的结论。以常规施氮为对照,本论文研究充足供氮对东北寒地大豆和绿豆生长发育、养分积累、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以大豆(垦丰16、合丰50)、绿豆(绿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