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二十年代青霉素的发现,开辟了抗生素疗法的新时代,许多感染性疾病从此得到了有效控制。随后,各种抗生素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迅速发展。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发展,因耐药菌感染引起的死亡风险逐渐增加,近20年里只有少量新抗生素被批准,患者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抗菌药物或者新的治疗方案。将抗生素与其他物质联合使用,是目前有效对抗耐药菌的手段之一,合理联合抗生素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根据细菌细胞壁构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相比,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一层独特的外膜,进一步为细菌提供一层渗透性屏障,临床上常用的一部分抗生素只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没有杀菌或抑制效果,因此开发新型的佐剂用以敏化此类抗生素在临床上有很广的应用。潘他米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抗生素,是一种芳香族二脒类药物,它具有抗多种微生物的活性,包括原生动物(布氏锥虫,利什曼原虫属和巴贝斯虫属)和真菌(耶氏肺孢子虫)。据已有文献报道,潘他米丁可以敏化部分原本只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利福平、新生霉素、红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产生杀菌活性。本研究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个筛选平台,筛选得到了更多能被潘他米丁敏化而产生抗菌活性的小分子。我们对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Diversity SetⅥ化合物库的1584个小分子化合物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NCI化合物库的1584个小分子化合物进行筛选,我们筛选到6个可以被潘他米丁敏化的小分子而产生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这6个化合物分别为:NSC59984,NSC68982,NSC311727,NSC204262,NSC622608,NSC522131,并且,NSC522131和NSC204262的抗菌效果较好,在当存在32μg/mL的潘他米丁时,NSC522131和NSC204262的MIC值减少了>32倍。(2)进一步对NSC522131的结构类似物三氯卡班和三氯生展开研究,作用于不同类型的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病原菌,三氯卡班的抗菌效果相对三氯生来说较好,从两药联合实验来看,潘他米丁与三氯卡班和NSC522131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协同,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协同作用,可能有除脂多糖以外的抗性机制。(3)药物开发重要因素是其毒性效果,在这里我们首先测试了潘他米的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用Origin进行对半数致死量LD50进行拟合,LD5 0值为508.6μg/mL,该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较小。当潘他米丁剂量小于512μg/mL时,药物作用12小时后线虫的存活率约为90%,药物作用24小时后线虫的存活率约为80%;当潘他米丁剂量为512μg/mL时,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较大,药物作用12小时后线虫的存活率约为60%,药物作用24小时后线虫的存活率仅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