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民国时期散见于专著、论文、题跋、序言等相关资料的章草研究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以了解民国时期章草在创作领域和研究领域所呈现的真实状态,并找到民国章草复兴的原因。本文关注民国时期在章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希望通过深入把握这些成果,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希望对当今的书法创作有所帮助。本文在介绍了民国时期章草研究背景的情况下,对民国时期章草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梳理。研究概况包括研究的材料、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三个部分,研究的材料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能见到的法帖和简牍中的章草资料,研究的内容被分为法帖版本的考证、章草源流的梳理和章草技法的研究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具有民国时代特征的书学研究方法,偏重于介绍一般性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对民国时期的沈曾植、王世镗、卓定谋、刘延涛等四位章草研究者的章草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对这些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关注著述中对以下问题的研究:历代章草兴衰的状况及原因、章草的字法、章草的笔法等。本文还梳理了民国时期章草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这些理论的贡献与影响进行了阐述。本文认为沈曾植在章草研究的成就在于成功的融章草笔意于行草书中,形成了行草书新的审美内涵;王世镗的章草研究侧重于对章草的规范与法度的研究,提倡用篆隶笔法写章草,并融合章今,最终成为一代大家;卓定某以学者的身份研究章草,所著《章草考》收集的章草历代著述最为详备,成为研究章草最重要的资料。刘延涛的《章草考》是严谨的章草研究论文,该文充分的利用了新出土的简牍资料,对章草的源流问题有很多新的观点,刘延涛的章草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