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了革命性的冲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据统计,2012年移动支付占全球支付市场比例已达到2.2%,并且以年均40%的速度继续增长;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增长迅猛,增速一度达到100%;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柜台业务替代率超过了50%。互联网金融的便捷与高效特点,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改革体系的前进步伐。然而对比传统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因其同时具备着金融和互联网双层属性特征,因而决定了其引发的安全风险更广泛,既有传统金融领域的资金流动风险、利率波动风险、市场经营风险,又有互联网信息技术层面的技术平台风险、系统安全风险及虚拟金融引发的业务类风险,风险产生的因素更加复杂,扩散速度更快。 大数据平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应用广泛,通过借助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掌握不同类型客户信用、借贷历史、购买兴趣爱好、性别年龄等数据信息,根据这些掌握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网络借贷风控处理,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营销活动支持,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与产品。 大数据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最核心宝贵的资产信息,一旦被外部黑客成功入侵窃取、或者内部员工的非法盗取,将一方面给广大用户造成巨大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金融财产安全受损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作为大数据平台运营维护主体--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必将受到来自国家法律监管部门的强力惩处。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运用场景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存在的数据安全层面风险挑战。针对这些信息安全风险挑战制定实施相关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信息安全治理建设层面提供相应借鉴思路,不断改进和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的整体防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