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校护理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水平状态,探讨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对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生25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的测验。结果1、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其他医学专业女生相一致,并且在不同年级和来源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有三分之一的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2、护理本科生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幻想和退避类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也常被采用,而最少采用的应对方式是自责。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解决问题、自责和合理化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五的学生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少采用解决问题类应对方式,大四学生比大五学生更多地采用自责和合理化,大四学生比大一学生更多地采用合理化。其它应对方式在不同年级和来源地上的差异均不显著。3、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自责和退避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对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和退避类应对方式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比低自我效能感者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成熟型应对方式,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更多地采用自责、幻想和退避类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在合理化上,高、低自我效能感组学生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随年级的升高未得到明显的提高;有三分之一的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护理本科生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呈现成熟型和不成熟型两极分化的现象。提示我们由于护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所面临的职业压力大,在大学期间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及积极的应对方式显得更为重要。2、大五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需接受相关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临床实习环境与工作范围改变带来的变化,不仅可以使他们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还可以为其未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基础。3、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常采用自责、退避和幻想类不成熟型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