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三苯胺基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逐渐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因其具有低直流电压驱动、高亮度、宽视角、高效率及易于实现大面积直流显示等显著优点,已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极好应用前景的新型高效平板显示器,并被赞誉为“21世纪平板显示技术”。按照其功能来区分可以分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其中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又可兼作为发光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空穴传输材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主要包括三芳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等几类,其中三芳胺衍生物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空穴迁移率,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空穴传输材料。本文从分子设计及材料设计的思想出发,合成了两种含三苯胺基团的化合物P1和P2。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并分别利用红外光谱(IR)、1HNMR和13C NMR等进行表征,对相应的目标产物在不同溶剂中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性质、荧光光谱性质测试,同时进行了循环伏安特性及荧光量子效率等相关测试。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对化合物P1培养了单晶,并利用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测得其单晶结构。通过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P1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性能和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其荧光量子效率达到79.01%;计算得出其电离势(PI)5.44eV,电子亲和势(EA)为2.94eV,结果表明化合物P1是一种具有良好空穴传输能力的发光材料;通过测试发现化合物P2的紫外荧光光谱具有溶剂化效应。为了更好地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和解释,我们利用Gaussian03量子化学程序包,在B3LYP/6-31+G*水平下,对目标化合物P1分别进行了基态和激发态的构型优化,并计算出其解离能和结合能,之后运用TD-B3LYP/6-31+G*方法对其进行了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数据的计算,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吻合很好,从而验证了实验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论述了天然的(+)-异常山碱(Isofebrifugine)、(+)-常山碱(Febrifugine)和(-)-苦马豆素(Swainsonine)的不对称全合成以及(±)-吗啡(Morphine)的全合成新方法研究,内容概括
本论文应用本组在全碳链结构体系上发展起来的还原Nazarov电环化新方法,建立了构筑氮杂螺[4.4]壬烷及同系结构的新合成方法,并将这一氮杂螺环结构应用于三尖杉碱的消旋以及不对
学位
有机催化的Domino反应具备高效、便捷、环境友好的优点,在构筑复杂、高挑战性分子骨架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从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有机膦小分子催化的Domino环化反应已经迅速发展